便血的常见原因包括肛肠疾病(如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瘘)、肠道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道肿瘤(如直肠癌、结肠癌);伴随腹痛时可能提示肠道缺血性疾病或与排便相关的炎症性肠病等;伴随腹泻时,黏液脓血便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等,水样腹泻可能与肠道病毒感染有关;伴随腹部肿块要考虑肠道肿瘤、肠套叠等;就诊科室可选择肛肠科、消化内科、小儿外科等,检查项目有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粪便常规+潜血试验)、影像学检查(结肠镜、直肠指诊结合肛门镜、腹部超声或CT)
一、常见原因
(一)肛肠疾病
1.内痔:
多见于成年人,主要表现为便血,一般为便后滴血,血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这是因为内痔是直肠黏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的,排便时粪便摩擦痔核导致出血。长期的内痔便血可能会导致贫血,尤其是儿童若长期内痔便血,会影响生长发育,因为贫血会导致氧气输送不足,影响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
2.外痔:
一般不会引起便血,但如果外痔发生炎症、血栓形成等情况,可能会出现疼痛等症状,通常不会有便血表现。不过,若外痔表面发生破损,也可能有少量鲜血渗出。
3.混合痔:
兼具内痔和外痔的特点,可出现便血,便血颜色鲜红,量可多可少,同时伴有肛门肿物脱出等表现。在不同年龄段,混合痔的发生情况有所不同,成年人相对更常见,但儿童也可能因不良排便习惯等因素诱发。
4.肛裂:
多见于青中年人及儿童,典型表现为排便时疼痛,便后有鲜血滴出,血色鲜红,量一般较少。儿童肛裂往往与便秘有关,便秘时干硬的粪便通过肛管时容易撕裂肛管皮肤,从而引起出血。
5.肛瘘:
常有反复的肛门周围肿痛、流脓病史,一般很少出现便血,但当肛瘘内口附近的黏膜受到刺激时,可能会有少量出血。
(二)肠道炎症性疾病
1.溃疡性结肠炎:
多见于中青年,主要症状有腹泻、黏液脓血便,便血情况轻重不一,同时伴有腹痛、里急后重等表现。儿童也可能患病,儿童患者除了肠道症状外,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因为肠道炎症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2.克罗恩病: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便血也是常见症状之一,便血可为鲜血、黏液血便等。
(三)肠道肿瘤
1.直肠癌:
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便血,多为暗红色血便,常伴有黏液,可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便意频繁、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等。儿童患直肠癌较为罕见,但也有报道,儿童直肠癌可能表现为便血、腹部包块等。
2.结肠癌:
多见于中老年人,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便血,便血颜色可为暗红或鲜红,同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部肿块等表现。
二、伴随症状及意义
(一)伴腹痛
1.腹痛剧烈且持续:
若便血伴有剧烈持续腹痛,可能提示肠道缺血性疾病,如肠系膜动脉栓塞等,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相对常见,因为老年人血管弹性差,容易发生血管栓塞。儿童也可能因先天性血管畸形等原因导致肠道缺血性便血伴腹痛,但较为少见。
2.腹痛与排便相关:
如腹痛-便意-便后缓解,可见于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若腹痛为周期性发作,可能与肠道肿瘤引起的肠梗阻有关,如结肠癌导致的肠梗阻,可出现阵发性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表现,同时伴有便血。
(二)伴腹泻
1.便血伴腹泻,粪便为黏液脓血便:
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等。细菌性痢疾好发于儿童及青壮年,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儿童患细菌性痢疾时,病情变化较快,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2.便血伴水样腹泻:
可能见于肠道病毒感染等情况,如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儿童,可引起秋季腹泻,表现为水样便、发热、呕吐等,少数患儿可能伴有少量便血。
(三)伴腹部肿块
1.腹部触及肿块:
若便血同时伴有腹部肿块,要考虑肠道肿瘤、肠套叠等情况。肠套叠多见于婴幼儿,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典型表现为阵发性腹痛、果酱样血便、腹部腊肠样肿块。成年人也可能发生肠套叠,但相对少见,病因多与肠道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有关。
三、就医建议
(一)就诊科室选择
1.肛肠科或结直肠肛门外科:
若考虑便血由肛肠疾病引起,如内痔、外痔、肛裂、肛瘘、混合痔等,可就诊于肛肠科或结直肠肛门外科。
2.消化内科:
对于考虑肠道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道肿瘤早期等情况,可就诊于消化内科。
3.小儿外科:
儿童出现便血时,若考虑肛肠疾病或肠道疾病,可就诊于小儿外科,因为小儿外科更专注于儿童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更好地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特殊情况。
(二)检查项目
1.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肛门指检等检查,对于肛肠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肛门指检可以触及直肠下段的病变,如直肠癌、内痔等。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是否有贫血情况,通过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判断贫血的程度。例如,长期便血导致慢性贫血时,血红蛋白浓度会降低。
粪便常规+潜血试验:可以了解粪便中是否有红细胞、白细胞等,潜血试验阳性提示有消化道出血。
3.影像学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肠道疾病的重要方法,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情况,发现肠道炎症、溃疡、肿瘤等病变,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对于便血患者,结肠镜检查能明确肠道内的病变情况,尤其是对于肠道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直肠指诊结合肛门镜检查:对于肛肠疾病的诊断,肛门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直肠下段和肛管的情况,结合直肠指诊能更准确地诊断内痔、肛裂、肛瘘等疾病。
腹部超声或CT检查:对于怀疑肠道肿瘤、肠套叠等情况,腹部超声或CT检查可以帮助了解腹部器官的情况,发现腹部肿块等病变。例如,肠套叠时腹部超声可发现肠套叠的“同心圆”征等典型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