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是心肌炎症性疾病,病因有感染性(病毒、细菌等)和非感染性(自身免疫病、药物、毒物等),临床表现有轻重之分,诊断靠病史、体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预后因病情而异,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心肌炎是心肌发生的炎症性疾病,可由感染性因素(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和非感染性因素(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毒物、放射等)引起,其中病毒性心肌炎较为常见。
二、病因
感染性因素
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B组、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是常见的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体,病毒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也可通过免疫反应引发心肌炎症。例如,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后,病毒在心肌细胞内复制,导致心肌细胞受损,同时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进一步加重心肌的炎症损伤。
细菌感染:白喉杆菌等细菌感染也可能引发心肌炎,白喉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可影响心肌细胞的正常功能。
非感染性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心肌组织,导致心肌炎症。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可累及心肌,引发心肌炎。
药物:某些药物如抗肿瘤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等可能引起心肌炎症,具体的作用机制因药物而异,可能与药物的毒性作用或诱发免疫反应有关。
毒物:如一氧化碳中毒、铅中毒等,毒物可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导致心肌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
三、临床表现
症状
轻症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乏力、心悸、胸闷等非特异性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在活动后加重。例如,一些病毒性心肌炎的轻症患者,仅表现为轻微的心悸,在休息时症状不明显,但活动后会感到心悸加重。
重症患者:可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例如,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心律失常,导致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引起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等,严重时可发生心源性休克,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尿量减少等表现。
体征
心率异常:可出现心率增快或减慢,与发热程度不相符的心动过速较为常见。比如,患者体温轻度升高,但心率明显增快。
心脏杂音:部分患者可在心尖区听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这是由于心肌炎症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二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所致。
其他: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血压降低、颈静脉怒张、肺部啰音等心力衰竭或休克的体征。
四、诊断
病史和症状:详细询问患者的感染史、用药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等,以及患者的症状表现。例如,询问患者近期是否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感等,以及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的情况。
体格检查:通过体格检查发现心率、心律异常,心脏杂音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
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肌钙蛋白I或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升高,提示心肌损伤。例如,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或T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反映心肌细胞受到损伤。
病原学检查:可通过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等方法寻找病原体证据。如从患者心肌组织、血液或粪便中检测到相关病毒核酸或分离出病毒,有助于明确病因。
自身抗体检查:对于考虑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患者,需要进行自身抗体检查,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抗体、类风湿因子等检查,以协助诊断。
心电图检查:可出现ST-T改变、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例如,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电图可能表现为ST段压低、T波倒置,以及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观察心肌运动情况、心室壁厚度等。心肌炎患者可能出现心室扩大、心肌运动弥漫性减弱等表现。
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对心肌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发现心肌水肿、炎症浸润等改变。
五、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劳累,减轻心脏负担,一般需休息数周至数月,根据病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例如,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待症状改善、心肌酶学等指标好转后,再逐渐增加活动。
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等,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药物治疗
针对病因的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如果是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但具体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类型等综合判断。
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如辅酶Q10等药物,可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有助于心肌细胞的修复。
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用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出现室性早搏可选用美西律等,出现房室传导阻滞严重时可能需要安装临时起搏器等。
心力衰竭的治疗:对于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脏功能。
六、预后
轻症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预后良好。例如,一些病毒性心肌炎的轻症患者,在充分休息和适当治疗后,心肌炎症可完全消退,心脏功能恢复正常。
重症患者:预后较差,可能遗留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如重症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即使存活也可能留下严重的心脏功能障碍。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心肌炎时,病情变化可能较为迅速,需要密切观察病情。由于儿童的心肌储备功能较差,一旦发生心肌炎,更容易出现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心肌有损害的药物,同时要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和营养支持。
老年人:老年人患心肌炎时,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这会增加治疗的复杂性。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和治疗药物,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人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防止电解质紊乱,使用ACEI类药物时要密切监测血压和肾功能。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心肌炎较为特殊,治疗时需要兼顾胎儿的安全。药物的选择要谨慎,一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需要在妇产科和心内科医生的共同评估下进行治疗,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