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是个什么病

来源:民福康

心源性猝死是由心脏原因致1小时内突然死亡,病因有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临床表现有前驱症状和心脏骤停表现,诊断靠心电图、心脏超声等,预防分一级和二级,急救要立即心肺复苏并尽快用AED。

心源性猝死的病因

1.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病因之一。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可导致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从而引发心源性猝死。据相关研究,约50%-70%的心源性猝死与冠心病有关,在有冠心病病史的人群中,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显著增加。不同性别、年龄人群中,冠心病的发病情况有所不同,男性冠心病发病率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逐渐升高,有冠心病病史且未规范治疗的患者,心源性猝死风险更高。

2.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心肌疾病,以心室非对称性肥厚为特征。肥厚的心肌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从而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有研究表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心源性猝死的年发生率约为1%-2%,且在年轻运动员中相对常见,这与运动员高强度运动可能诱发心律失常有关。

扩张型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室扩大和收缩功能减退。患者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也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源性猝死风险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密切相关,左心室射血分数越低,心源性猝死风险越高。不同性别在扩张型心肌病发病及心源性猝死风险上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年龄越大,发病风险及心源性猝死风险越高,有扩张型心肌病病史且心功能差的患者,心源性猝死风险显著升高。

3.先天性心脏病: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长QT综合征等,也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例如长QT综合征是一种离子通道病,患者心肌细胞电生理异常,容易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进而引发心源性猝死。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心源性猝死风险因疾病类型而异,一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儿童时期就可能面临较高的心源性猝死风险,且随着年龄增长,若未得到有效治疗,风险可能持续存在。

心源性猝死的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在心源性猝死前数天至数月可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胸痛、胸闷、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等,但这些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不同患者前驱症状表现不一,有些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胸闷,持续时间较短,未引起重视;而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出现胸痛症状时,需高度警惕心源性猝死可能。

2.心脏骤停表现: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对周围刺激无反应;呼吸断续或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如颈动脉、股动脉搏动不能触及;面色苍白或发绀。这些表现是心源性猝死发生时的典型表现,一旦出现,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心源性猝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手段。心室颤动时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颤动波;室性心动过速时心电图可见连续快速的室性QRS波群。通过心电图可以快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恶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从而明确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

心脏超声检查:有助于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可以发现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结构异常,对于判断心功能状态也有重要意义。例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超声表现为心室扩大、室壁运动减弱等;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见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等。

2.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原因导致的猝死相鉴别,如肺栓塞、脑出血、急性中毒等。肺栓塞患者多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表现,血气分析可发现低氧血症等;脑出血患者多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呕吐、偏瘫等,头颅CT可明确诊断;急性中毒患者有明确的毒物接触史,可通过毒物检测等明确诊断。

心源性猝死的预防

1.一级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对于各年龄人群,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应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例如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g以下,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的食用。

适量运动: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群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一般成年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老年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方式。但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运动前需咨询医生,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源性猝死。

戒烟限酒;吸烟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劝导吸烟者戒烟;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控制基础疾病: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应积极控制病情。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应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等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高脂血症患者应根据血脂水平选择合适的降脂药物,将血脂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基础疾病控制上需遵循个体化原则,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时需注意避免低血糖发生。

2.二级预防

药物治疗:对于有冠心病、心肌病等病史的患者,应规范使用药物治疗。如冠心病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心律失常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等。药物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个体化制定,且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心源性猝死患者,如曾发生过心脏骤停、有严重心律失常的心肌病患者、冠心病心肌梗死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等,植入ICD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有效措施。ICD可以在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时及时放电,终止心律失常,挽救患者生命。但ICD植入也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由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评估后决定是否植入。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措施

1.立即启动心肺复苏

胸外按压:将患者仰卧于坚硬的平面上,抢救者双手交叠,用手掌根部置于患者胸骨中下段,两乳头连线中点,垂直向下按压,按压频率至少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至少5cm但不超过6cm。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胸外按压要求基本相同,但儿童患者可用单手按压,婴儿患者可用两乳头连线中点处两手指按压。

开放气道:清除患者口中的异物、分泌物等,采用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保持气道通畅。

人工呼吸: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看到胸廓起伏即可,通气频率与胸外按压频率比例为2:30。

2.尽快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AED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可以自动分析患者的心电图,识别是否为心室颤动等可除颤的心律失常,并在必要时提供电击除颤。一旦AED到达,应按照AED的语音提示操作,尽快对患者进行除颤。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心室颤动
心室颤动主要是指心室肌快速、完全不协调收缩,心室无法进行机械性收缩,造成其泵血功能异常的一种缺血性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长期熬夜会不会猝死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长时间熬夜可能会造成猝死,但是主要是见于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原本就有心肌缺血或者室性心律失常,长时间熬夜造成过度劳累,造成冠脉痉挛,可以加重心肌缺血,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甚至致死性心律失常发生。对于原本就有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长时间熬夜加重心律失常,造成快速心室率造成血流动力学紊乱,也可以造成猝死。
窦性心动过速会不会猝死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窦性心动过速是不会引起猝死现象发生的。窦性心动过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目前引起窦性心动过速的原因很多,多数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熬夜以及焦虑、紧张有关系。这种情况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会引起心慌、胸闷症状发生,但不会引起恶性心律失常,不会导致猝死现象发生。此外,部分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贫血也
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脏性猝死的常见原因很多。如心脏本身的因素,常见的是心肌梗死,尤其是大面积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脏在短时间内集聚的心脏缺血,造成大面积梗死,而导致心肌收缩力的急剧下降,从而导致全身的供血出现障碍,各个器官出现衰竭,最后到突然猝死。心脏电生理的异常指的是室速、心室颤动等心电异常,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心
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脏性猝死最多见的病因是冠心病。冠心病全称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给人的心脏供血的动脉,冠状动脉在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吸烟、肥胖、家族遗传等多方面因素的长时间作用下,表现出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管腔狭窄到一定程度会影响心脏供血,表现出心肌缺血、心绞痛,严重时冠状动脉突然完全闭
心脏隐隐作痛会猝死吗?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脏隐隐疼痛,是否会造成猝死现象的发生,要看造成疼痛的原因:第一,神经性疼痛,这种情况常常好发于年轻人,神经性疼痛不会造成猝死现象的发生,神经性疼痛的发生往往和熬夜以及吸烟、缺乏锻炼,以及体育运动造成的肌肉拉伤等因素有关系。第二,心绞痛造成,若是发生在中老年病人,要注意冠心病造成疼痛可能,这种情况是
心脏支架后猝死的概率?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支架植入后猝死的概率将大大降低,但现阶段不同组织上报的具体数字不同,但一般不到1%。心脏支架治疗是缓解心脏病,特别是冠心病的关键因素,但不是一次性的,支架植入后冠状动脉血流通畅,但支架可能再次阻塞,因为支架始终是异物,因此支架植入后,支架后面的治疗尤为关键。如果不继续治疗,支架阻塞再次发生,可能会造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会不会导致猝死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对于单纯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就是不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心动过速,没有猝死的风险。但是,对于宽的QRS波群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有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需要立即给予心脏电复律治疗。否则,持续时间如果太长,可以出现血压的急剧下降,导致患者的意识丧失,会存在一定的生命危险。但是,总体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失眠心脏疼会不会猝死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失眠以及心脏疼痛两个现象同时表现出,要考虑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为原发心脏疾病,患者失眠是由于疼痛应激状态所造成的附带现象,在此种情况下,如果心脏疾病为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表现出失常等致死性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存在猝死风险。第二种情况为失眠所诱发的神经-体液调整异常,因此表现出的胸痛现象。
连续几天不睡觉会猝死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但不会表现出猝死的情况,连续好几天不能睡觉有可能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精力旺盛造成的。当表现出连续几天不能睡觉的时候要放松心态,还要做到早睡早起,晚上睡觉以前能喝一杯热牛奶,能够提高睡眠的质量。当生物钟破坏也会造成人表现出晚上不能睡觉,还要注意身体保暖。
年轻人突然猝死的原因有哪些?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年轻人最多见的猝死原因是致死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疾病、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而中老年人猝死原因则以冠心病为主。造成猝死的原因很多,如心源性、脑源性、肺源性等,多见的是心源性猝死。发生青年猝死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长时间熬夜饮酒和抽烟,长时间缺乏健康的生活环境,由于工作压力增大和生活节奏
心源性猝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徐新娜 副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心源性猝死一般是由于恶性心律失常的出现而造成的,比如室性的心动过速、室扑、室颤、严重的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等,这些恶性的心律失常由于心脏不能产生有效的收缩和泵血,在心脏骤停以后,患者会在4-6分钟之内发生不可逆的脑损伤,随后在数分钟后可以过度到生物学的死亡。心脏性猝死大多数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中,包括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
心绞痛会造成猝死
徐新娜 副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心绞痛本身很少出现猝死,猝死的出现往往是严重的心肌缺血,比如心肌梗死可能会造成猝死的发生,但也不是心绞痛就不会引起猝死,在极少数的情况下,由于心脏严重的缺血出现,可能会影响到心脏的电传导系统,就会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而其中一些恶性心律失常就会造成猝死的产生,比如室性的心动过速、室扑,甚至室颤,这些恶性的心律失常由于心脏没有有效的收缩,
猝死属于意外死亡吗
刘虹宏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猝死不一定是属于意外死亡,其实很多猝死患者,当问患者家人时,家人经常会说患者在猝死之前其实有一些或多或少征兆,比如说可能在猝死之前连续加班或者是天天喝酒,在加班劳累,情绪激动或者是喝酒时已经出现了心脏隐隐疼痛,但是可能因为工作的压力太大或者是太疲劳了以至于忽略了,当突然出现猝死时候,为时已晚。我们要密切关注猝死前一些先兆表现,因为很多猝死
长期心悸会猝死
刘健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因为导致患者长期心悸的病因不同,所以患者猝死的发生几率并不相同,首先建议患者需要积极去正规医院心内科就诊,根据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相关检查结果来确诊原发病的类型。如果存在冠心病、风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考虑具有一定的猝死率,如果检查是因为心脏神经官能症引发的心悸,一般不会引发猝死。
每天睡4个小时会不会猝死
刘海丽 副主任医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三甲
每天睡四个小时有可能导致猝死,长时间熬夜、过于劳累、睡眠不佳会诱发多种疾病,有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可能引起心室颤动,会发生猝死,所以不可以经常熬夜,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经常熬夜睡眠不足,还可以导致脑出血、高血压、脑梗塞,由于晚上睡眠不足会影响到白天正常生活和工作,也会导致头晕、心慌、心悸等症状,如果有严重睡眠障碍,需要去医院进行积
猝死
陈添华 副主任医师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猝死是指外表健康或者非预期死亡的人,突然发生非暴力性的死亡。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心脏疾病引起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冠心病。男性的猝死发生率比女性要高。猝死在发生前绝大多数并没有任何的征兆,少数患者有猝死的家族史或者有晕厥的病史。一旦猝死发生,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可以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