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包括症状表现、心电图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等。
1.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为发作性胸痛,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可伴有大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等部位。
2.心电图检查
特征性改变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时的ST段弓背向上抬高、病理性Q波形成等;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时的ST段压低、T波倒置等动态演变。
3.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
肌钙蛋白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发病后3-6小时开始升高,10-24小时达到高峰,可持续数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也是常用指标,其升高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时间窗。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再灌注治疗、药物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需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等。对于有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正常。
2.再灌注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重要的再灌注治疗手段,可在发病12小时内尽快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心肌再灌注。
3.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发病后应尽快嚼服阿司匹林,还有氯吡格雷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
不仅如此,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改善心肌重构,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