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拉伤后按摩分早期、中期、后期,早期轻柔促循环,中期适当加力并结合多种手法,后期促进功能恢复且可结合拉伸;按摩时要明确损伤情况、掌握正确时机、根据个体差异调整,轻度拉伤可按步骤按摩,重度等情况需就医,不同人群按摩有不同注意要点。
一、早期(损伤后1-2天)
肌肉拉伤早期,局部会有肿胀、疼痛和炎症反应,此时按摩需轻柔,以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加重损伤。可采用轻揉的手法,用手掌轻轻放在拉伤肌肉周围,以环形方式缓慢揉动,频率控制在每分钟20-30次左右,每次揉动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即可。此阶段按摩的目的是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肿胀,因为轻柔的揉动可以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帮助带走炎症介质。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由于他们的肌肉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在按摩时更要注意力度,避免因力量过大造成二次伤害;而对于有慢性病史的患者,如曾经有过肌肉相关疾病的人,早期按摩更要谨慎,力度需根据其耐受程度调整。
二、中期(损伤后3-10天)
当局部肿胀有所消退,疼痛减轻后,可适当增加按摩的力度和手法种类。可以采用揉-捏结合的手法,用手指或手掌对拉伤肌肉进行拿捏,从肌肉的近端向远端进行,拿捏的力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准,每次拿捏持续1-2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同时,还可以配合拨筋手法,用手指点按肌肉的条索状硬结处,然后进行横向的拨动,以松解粘连的肌肉纤维。例如,股四头肌拉伤时,可从大腿前侧近端开始,用拨筋手法处理紧张的肌肉纤维。对于女性患者,由于身体结构特点,在按摩时要注意避开乳房等敏感部位;老年人肌肉萎缩相对明显,按摩时要更加轻柔,防止过度刺激导致肌肉损伤加重。
三、后期(损伤10天以后)
此时肌肉损伤处炎症基本消退,进入修复阶段,按摩可以进一步促进肌肉功能恢复。可以采用深层摩擦按摩手法,用手掌或鱼际在肌肉上进行来回的摩擦,力度稍重,但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摩擦的频率可以适当加快,每分钟30-40次。还可以结合拉伸按摩,在按摩肌肉后,缓慢地对肌肉进行拉伸,拉伸幅度要逐渐增加,每次拉伸保持15-30秒,重复2-3次。比如小腿肌肉拉伤后期,在按摩后进行小腿的拉伸,帮助恢复肌肉的长度和柔韧性。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久坐的办公室人群,由于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在后期按摩时可以适当增加拉伸按摩的时间和强度,以改善肌肉的柔韧性;而经常从事剧烈运动的人群,在后期按摩后要注意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导致再次损伤。
按摩时的注意事项
一、明确损伤情况
在进行按摩前,必须先明确肌肉拉伤的严重程度。如果是轻度拉伤可以按照上述步骤按摩,如果是重度拉伤甚至出现肌肉断裂等情况,不能进行按摩,应及时就医。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按摩可能会导致出血加重,因此这类患者不适合按摩肌肉拉伤部位。
二、掌握正确时机
按摩时机要准确,早期不能过早进行重手法按摩,中期也不能在肿胀未消退时过度按摩,后期要在损伤基本稳定后再进行有效的恢复性按摩。例如,刚发生肌肉拉伤后立即进行重手法按摩,会使局部肿胀更加严重,疼痛加剧。
三、个体差异调整
不同个体对按摩的耐受程度不同,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进行个性化调整。儿童骨骼肌肉系统还在发育中,按摩时力度要比成人小很多;孕妇由于身体的特殊性,肌肉拉伤后按摩要格外谨慎,避免对子宫造成刺激,一般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轻柔按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