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孕妇需从孕期监测(包括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肝脏B超等)、母婴阻断(抗病毒治疗、新生儿免疫阻断)、生活方式(休息活动、饮食等)、心理调节及特殊情况(合并其他疾病、分娩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管理,以保障自身和胎儿健康,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一、孕期监测方面
1.肝功能监测:乙肝孕妇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因为怀孕会加重肝脏负担,通过监测肝功能能及时发现肝脏是否出现损伤情况,一般建议每1-2个月检查一次。若发现肝功能异常,需进一步评估病情。
2.乙肝病毒载量监测:定期检测乙肝病毒DNA载量,了解病毒复制活跃程度。一般在妊娠24-28周时进行首次检测,之后根据情况遵医嘱复查。如果病毒载量较高,提示母婴传播风险相对较大,需要采取相应的阻断措施。
3.肝脏B超检查:孕期进行肝脏B超检查,观察肝脏形态、结构等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肝脏是否有纤维化、肝硬化等病变倾向,一般每3-6个月检查一次。
二、母婴阻断方面
1.抗病毒治疗:对于乙肝病毒载量高的孕妇,在妊娠28周左右开始口服抗病毒药物(如替诺福韦等)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这是经过大量临床研究证实的有效阻断措施,药物可以通过胎盘的量极少,对胎儿相对安全。
2.新生儿免疫阻断:新生儿出生后应在12小时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之后按0、1、6个月程序完成乙肝疫苗接种,这样可以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使新生儿感染乙肝的几率大大降低。
三、生活方式方面
1.休息与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时间应不少于7-8小时。同时,可进行适当的轻体力活动,如散步等,避免过度劳累,但也不宜长时间卧床不动。适当活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但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2.饮食方面:
均衡营养,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蛋白质有助于修复肝细胞和增强机体抵抗力,蔬菜和水果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控制脂肪摄入,避免食用过多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等,以防加重肝脏负担。
避免饮酒,酒精对肝脏有直接的损害作用,乙肝孕妇饮酒会进一步加重肝脏损伤。
四、心理方面
乙肝孕妇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担心胎儿健康、疾病传染等问题。家人应给予关心和支持,孕妇自身也可通过适当的心理调适方法,如听音乐、与朋友交流等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因为长期的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孕妇的内分泌等,进而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和自身的病情。
五、特殊情况注意事项
1.合并其他疾病时:如果乙肝孕妇合并有其他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相关指标。例如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时,要监测血压、尿蛋白等情况;合并糖尿病时,要监测血糖等。同时,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要谨慎选择,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需要在医生的综合评估下进行治疗。
2.分娩方式选择:一般来说,乙肝孕妇的分娩方式主要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决定。如果乙肝病毒载量不是特别高,胎儿情况良好等,可考虑阴道分娩,但在分娩过程中要注意减少产妇的体力消耗,防止产程延长等情况。如果存在其他不适合阴道分娩的情况,则需要选择剖宫产,但剖宫产并不能完全避免母婴传播,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产后新生儿的阻断措施仍需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