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症状因病情严重程度和类型而异,一般症状有生长发育迟缓、呼吸急促、多汗;不同类型有特殊症状,如房间隔缺损儿童期后有相应表现,室间隔缺损不同大小症状不同,动脉导管未闭依口径有不同症状,法洛四联症有青紫、蹲踞、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表现,家长需密切观察,早期诊断治疗,护理时注意相关事项。
一般症状:
生长发育迟缓:病情较重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心脏功能受到影响,机体供氧不足,会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体重不增、身高增长缓慢等。例如,一些患有大型室间隔缺损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相较于同龄健康婴儿,体型明显瘦小,生长速度滞后。这是因为心脏泵血功能异常,导致全身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影响了身体的正常生长代谢过程。
呼吸急促:在活动后或安静状态下,患儿可能出现呼吸频率加快的情况。这是由于心脏功能障碍,肺循环淤血,导致气体交换受阻。比如,患儿在哭闹、吃奶或轻微活动后,呼吸会明显增快,可达每分钟40-60次甚至更快,同时可能伴有鼻翼扇动等表现。这是因为肺部淤血使得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受到影响,机体为了获取足够的氧气,只能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代偿。
多汗:尤其是在吃奶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往往会大量出汗。这是因为心脏做功增加,机体代谢加快,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汗腺分泌增多。例如,患儿吃奶过程中,额头、颈部等部位会布满汗珠,这是身体为了调节因心脏功能异常而产生的代谢变化的一种表现。
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特殊症状:
房间隔缺损:小型房间隔缺损患儿可能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中型或大型房间隔缺损患儿,可能在儿童期出现活动后气促、乏力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到青少年时期可能会出现心悸、心律失常等表现。这是因为房间隔缺损导致左心房的血液分流到右心房,右心容量负荷增加,右心扩大,长期可影响心脏功能和心律。
室间隔缺损:小型室间隔缺损患儿可能无症状或仅有活动后轻度气促。中型室间隔缺损患儿在婴儿期就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多汗、吃奶费力等表现,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大型室间隔缺损患儿症状出现较早且严重,生后不久即可出现呼吸急促、喂养困难、体重不增,同时可听到胸骨左缘响亮的全收缩期杂音。这是由于室间隔缺损使得左心室的血液分流到右心室,增加了肺循环血流量,肺循环淤血,影响了呼吸和生长发育。
动脉导管未闭:导管口径较细的患儿可能无症状。导管口径较粗的患儿会出现消瘦、生长发育迟缓、呼吸急促等症状,胸骨左缘上方可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这是因为动脉导管未闭导致主动脉的血液分流到肺动脉,使肺动脉血流量增加,肺循环充血,进而影响心脏和呼吸功能。
法洛四联症:主要表现为青紫,多在生后3-6个月逐渐出现,多见于口唇、指甲床、面色等部位。患儿还会有蹲踞现象,即行走一段时间后喜欢蹲下休息,这是因为蹲踞可以增加体循环阻力,减少右向左分流,暂时缓解缺氧症状。另外,患儿可能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晕厥,这是由于在活动或哭闹时,右心室流出道痉挛加重,导致脑缺氧发作。法洛四联症的青紫是由于右心室流出道梗阻,使得右心压力增高,部分静脉血通过室间隔缺损分流到左心,导致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引起的。
对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日常表现,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诊断。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儿预后至关重要。同时,在护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时,要注意避免患儿过度哭闹、劳累,预防呼吸道感染等,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