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是关节因磨损、破坏等致骨头代偿增生的自然老化现象,形成与年龄、劳损、疾病等因素相关,好发于颈椎、腰椎、膝关节等部位,有相应表现,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有非药物、药物、手术等方法,预防需保持正确姿势、适度运动、控制体重、积极治疗关节疾病。
一、形成原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关节会发生退行性变化,软骨逐渐磨损,为了维持关节的稳定和正常功能,骨头会出现代偿性的增生,从而形成骨刺。例如,老年人的膝关节、髋关节等部位更容易出现骨刺,这与长期的磨损有关。
2.劳损因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过度运动或不正确的姿势等,会使关节受到过度的应力,导致软骨损伤,进而引发骨刺。比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颈椎容易出现骨刺,运动员由于关节频繁受力,也较易产生骨刺。
3.疾病因素:一些关节疾病,如关节炎、滑膜炎等,会破坏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促使骨头增生形成骨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容易出现骨刺。
二、好发部位及相关表现
1.颈椎:颈椎骨刺较为常见,可能会压迫颈部的神经、血管等。患者可能出现颈部疼痛、僵硬,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上肢的活动功能,甚至出现行走不稳等情况,尤其在颈部活动不当(如突然转头)时症状可能加重,这与颈椎长期的劳损和退变有关,多见于长期低头工作或有颈椎退变基础的人群。
2.腰椎:腰椎骨刺也很常见,常导致腰痛,疼痛可能会放射到下肢,引起下肢的疼痛、麻木、无力等。患者在弯腰、久坐、久站后腰痛症状可能加重,咳嗽、打喷嚏时也可能使疼痛加剧,这与腰椎的负重和运动有关,中老年人以及长期从事弯腰劳作的人群易患。
3.膝关节:膝关节骨刺会引起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患者行走、上下楼梯时疼痛明显,严重时膝关节可能出现畸形,影响正常的行走功能,这与膝关节的磨损和退变有关,肥胖人群由于膝关节承受的压力较大,更容易出现膝关节骨刺。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骨刺常用的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骨刺的部位、大小等。通过X线片能看到骨头边缘有尖锐的突起,有助于明确骨刺的存在。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部位的骨刺,CT检查可以更清楚地显示骨刺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是对于颈椎、腰椎等部位的骨刺,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MRI检查:不仅可以发现骨刺,还能观察到周围软组织如神经、血管、韧带等的情况,对于判断骨刺是否压迫神经等结构有重要意义。
四、治疗与预防
1.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休息、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按摩、针灸等)、康复锻炼等。物理治疗可以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康复锻炼有助于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稳定关节,如颈椎骨刺患者可以进行颈部的伸展、旋转等适度锻炼,但要避免过度运动。
药物治疗:当疼痛明显时,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缓解疼痛和炎症,但药物治疗只是辅助手段,且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手术治疗:如果骨刺压迫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去除骨刺以解除压迫,但手术有一定风险,需谨慎权衡。
2.预防
保持正确姿势:无论是坐姿、站姿还是睡姿,都要保持正确,避免长期弯腰、低头等不良姿势,减少关节的异常受力。
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游泳、散步等,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运动后要进行适当的放松,以保护关节。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关节的负担,容易导致关节磨损,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可降低患骨刺的风险。
积极治疗关节疾病:对于已患有关节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减少骨刺形成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