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炎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减重、运动锻炼)、物理治疗(热敷、冷敷、理疗仪器治疗)、辅助器具使用(拐杖/助行器、膝关节支具)、药物保守治疗(非甾体抗炎药、营养软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不同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女性患者在保守治疗时需各有注意事项。
一、生活方式调整
1.减重:对于超重或肥胖的膝关节炎患者,减轻体重可显著降低膝关节的负重,从而缓解症状。研究表明,体重每减轻1千克,膝关节所受压力可降低约4千克。例如,BMI(身体质量指数)较高的患者,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将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能有效改善膝关节的症状和预后。
2.运动锻炼
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对膝关节的负荷较小。游泳时水的浮力能减轻身体重量对膝关节的压力,患者在水中进行运动可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稳定性。一项针对膝关节炎患者的研究显示,坚持3个月以上的水中有氧运动,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提高。
肌力训练:强化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如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可以进行静蹲、直腿抬高训练等。静蹲时患者背部靠墙,膝关节弯曲呈90度左右,坚持一定时间,能增强股四头肌力量;直腿抬高训练则是患者平躺,伸直腿部抬高至一定高度,保持一段时间后放下,重复进行,可有效锻炼股四头肌。这些肌肉力量的增强有助于更好地稳定膝关节,减轻关节的压力。
二、物理治疗
1.热敷:通过温热作用促进膝关节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对于因寒冷刺激或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膝关节疼痛的患者,热敷能起到一定的舒缓作用。
2.冷敷:在急性炎症期,如膝关节出现红肿热痛时,冷敷可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用冰袋包裹毛巾后敷在膝关节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但需要注意,冷敷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引起冻伤。
3.理疗仪器治疗:如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通过电极片将特定频率的电流作用于膝关节周围,起到止痛、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超声波治疗能促进膝关节局部组织的代谢和修复等。这些理疗方法需要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操作下进行。
三、辅助器具使用
1.拐杖或助行器:对于膝关节疼痛较为严重、行走困难的患者,使用拐杖或助行器可以减轻膝关节的负重,帮助患者更轻松地行走,减少膝关节的压力,延缓病情的进展。例如,双侧膝关节均有较严重病变的患者,使用助行器能更好地分散身体重量对膝关节的压力。
2.膝关节支具:一些具有支撑和稳定作用的膝关节支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膝关节的异常活动,减轻疼痛。比如,对于膝关节存在不稳定情况的患者,佩戴合适的膝关节支具能提供额外的支撑,帮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同时保护膝关节免受进一步损伤。
四、药物保守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能缓解膝关节的疼痛和炎症。但需要注意,长期或大量使用可能会有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在使用时需遵循医生的建议。
2.营养软骨药物:像氨基葡萄糖等,可促进膝关节软骨的修复和营养,对于改善膝关节的功能有一定帮助。研究发现,长期服用氨基葡萄糖的膝关节炎患者,其膝关节的疼痛程度和关节功能评分较未服用者有一定改善。
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在进行保守治疗时更要注意适度。例如老年人进行运动锻炼时,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加重膝关节负担;在使用辅助器具时,要确保正确佩戴和使用,以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对于儿童患者,一般较少出现膝关节炎,但如果是先天性或特殊病因导致的,在保守治疗时需更加谨慎,优先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如温和的运动锻炼等。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使用药物时需考虑药物对身体的影响,遵循医生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