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粘连又称冻结肩,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有关,可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包括非药物干预(康复训练、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病因及相关因素
1.年龄因素:好发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肩关节周围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如肌腱、滑囊等的弹性和韧性下降,更容易出现粘连。年轻人群相对较少发生,但长期过度使用肩关节等情况也可能引发。
2.生活方式:长期缺乏肩部活动或肩部活动过少,例如长期伏案工作、长时间保持肩部固定姿势等,会导致肩关节周围组织代谢异常,血液循环不畅,增加肩周炎粘连的风险;而过度使用肩关节,如运动员频繁进行肩部高强度训练等,也可能造成肩关节劳损,引发粘连。
3.病史因素:患有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心脏病等全身性疾病的人群,肩周炎粘连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这可能与这些疾病影响了肩关节周围组织的营养代谢、神经功能等有关。例如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可能影响胶原代谢,导致肩关节囊等组织的弹性和韧性改变,容易发生粘连。
二、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如测量肩关节外展、前屈、内旋、外旋等角度,通常肩周炎粘连患者这些角度会明显小于正常范围。还会进行压痛检查,肩关节周围可能有多处压痛,尤其是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喙突等部位。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晚期可显示肩关节囊钙化、肱骨头上移等情况,有助于排除其他肩部骨骼病变,如骨折、肿瘤等。
磁共振成像(MRI):能更清晰地显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情况,如肩关节囊的增厚、粘连情况,肩袖等组织的损伤情况等,对肩周炎粘连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
三、治疗方法
1.非药物干预
康复训练
主动运动训练:患者可进行爬墙运动,面对墙壁,用患侧手指沿墙壁缓慢向上爬行,逐渐提高肩关节的外展范围;还可以进行钟摆运动,身体前倾,患侧上肢自然下垂,做前后、左右摆动以及圆周运动,以增加肩关节的活动度。这些训练需要长期坚持,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幅度。
被动运动训练:在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进行被动的肩关节活动,包括外展、内旋、外旋等方向的被动活动,帮助拉开粘连的组织,但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造成损伤。
物理治疗
热敷:可以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进行肩部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促进肩关节周围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为康复训练创造更好的条件。
超短波治疗:利用超短波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改善肩关节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促进粘连组织的松解。
2.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起到抗炎、止痛的作用,缓解肩周炎粘连引起的疼痛症状,但药物使用需谨慎,尤其是有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肩周炎粘连非常罕见,若有肩部活动异常等情况,多考虑是外伤等其他原因引起,治疗上应优先采用非侵入性的康复训练等方法,避免使用成人的药物治疗等方法,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儿童的舒适度为标准进行干预。
2.孕妇:孕妇患有肩周炎粘连时,非药物干预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康复训练要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腹部受压等情况;物理治疗中热敷等方法可以适当使用,但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等情况。药物治疗需非常谨慎,因为很多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只有在利大于弊且经过充分评估后才考虑使用。
3.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训练强度过大导致肩部损伤。同时,老年人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密切关注药物与其他疾病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