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韧带拉伤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治疗急性期要停止活动、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康复训练分早期、中期、后期;手术适用于完全断裂等情况,前交叉和后交叉韧带可分别通过自体或异体肌腱重建,需依患者具体情况选治疗方案,且康复训练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进行以促膝关节功能恢复。
一、非手术治疗
1.急性期处理
当发生交叉韧带拉伤后,首先要立即停止活动,进行冰敷,一般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冰敷可以减轻局部的肿胀和疼痛,这是因为冰敷能够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渗出。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皮肤较为娇嫩,冰敷时要注意控制冰敷时间和冰敷温度,避免冻伤。
同时要进行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这样可以进一步减轻肿胀,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加压包扎的力度要适中,以不影响远端肢体的血液循环为宜。还需要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儿童患者抬高患肢时要选择合适的体位,确保舒适且有利于肿胀消退。
2.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伤后1-2周):在损伤早期,主要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即让患者在伸直膝关节的情况下,用力收缩股四头肌,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进行。对于儿童患者,要在家长或康复治疗师的辅助下进行训练,确保动作规范,避免错误动作导致损伤加重。同时可以进行踝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踝关节僵硬。
中期康复(伤后2-6周):逐渐增加膝关节的活动度训练,可以在无痛范围内进行膝关节的屈伸练习,例如借助CPM(持续被动活动)机进行缓慢的膝关节屈伸活动,对于成人患者可以根据恢复情况适当调整活动度训练的强度和范围,儿童患者则要根据其生长发育情况和损伤恢复情况谨慎进行,避免过度活动。还可以开始进行直腿抬高训练,患者仰卧位,伸直下肢,抬高离床面约15-30厘米,保持一定时间后放下,重复训练,增强股四头肌力量。
后期康复(伤后6周以上):进行平衡和本体感觉训练,如单腿站立训练等,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单腿站立的时间可以逐渐增加,从几秒钟开始逐渐延长。同时加强下肢的力量训练,包括进行深蹲、靠墙静蹲等训练,增强下肢肌肉力量,使膝关节能够更好地承受身体重量和运动时的应力。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相对较差,在康复训练时要更加缓慢、循序渐进,避免因训练不当导致再次损伤;而年轻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但也要在安全范围内进行。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对于完全断裂的交叉韧带拉伤患者,一般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例如,青壮年患者运动过程中发生的严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由于其活动量较大,非手术治疗难以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容易导致膝关节反复扭伤,进而引起半月板损伤、软骨磨损等继发性损伤,所以通常需要进行手术修复或重建交叉韧带;而对于老年患者,如果损伤程度较轻,且日常生活活动量较小,可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非手术治疗,但如果交叉韧带损伤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也需要考虑手术。
2.手术方式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目前常用的是自体肌腱(如腘绳肌腱等)或异体肌腱进行重建。手术通过在膝关节上建立骨隧道,将移植的肌腱固定在骨隧道内,恢复前交叉韧带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还在发育,手术时需要特别考虑骨骼的生长发育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避免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手术原理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类似,也是通过移植肌腱来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稳定性。在手术过程中,要精确操作,确保重建的韧带能够恢复正常的膝关节生物力学环境。
交叉韧带拉伤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损伤程度、身体状况等综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无论是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以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