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的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育龄期及围绝经期女性风险高)、遗传(家族有相关癌症史、BRCA1/2突变风险高)、生育(未生育、晚育或不育风险高)、激素相关(长期HRT、初潮早或绝经晚风险高)、生活方式(肥胖、吸烟、高脂肪饮食风险高)、妇科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风险高)。
一、年龄因素
育龄期及围绝经期女性:卵巢癌可发生于不同年龄段女性,但30岁以上女性相对风险逐渐增加,尤其40-60岁围绝经期女性是卵巢癌的高发年龄段。随着年龄增长,卵巢组织不断受到各种生理、病理因素影响,细胞发生突变的概率增加,使得患卵巢癌的风险上升。
二、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卵巢癌、乳腺癌、输卵管癌、腹膜癌等相关癌症的家族史,尤其是一级亲属(如母亲、姐妹等)患有此类癌症,那么个体患卵巢癌的风险会显著升高。例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与卵巢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携带这些突变基因的女性,一生中患卵巢癌的风险比正常人群明显增高,据研究,BRCA1突变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可高达40%-60%,BRCA2突变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也可达10%-30%。
三、生育因素
未生育女性:从未生育过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相对较高。这是因为妊娠过程对卵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妊娠时排卵受到抑制,减少了卵巢上皮细胞的反复修复,从而降低了细胞突变的机会。而未生育女性缺乏这种保护机制,使得卵巢癌发生风险增加。
晚育或不育女性:晚育(35岁以后首次生育)或不育女性也属于卵巢癌的高危人群。长期的排卵未受孕,卵巢持续处于排卵-修复的循环过程中,细胞异常增殖和突变的可能性增大,进而增加了患卵巢癌的风险。
四、激素相关因素
长期使用激素替代治疗(HRT):部分女性因更年期综合征等问题长期使用激素替代治疗,尤其是联合使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HRT方案,可能会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研究表明,长期使用HRT超过5年的女性,卵巢癌的发病风险会有所升高,其机制可能与激素对卵巢上皮细胞的长期刺激,影响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凋亡调控有关。
初潮早或绝经晚:初潮年龄较早(如12岁以前)的女性,一生中经历的月经周期次数较多,卵巢受到刺激的时间更长;绝经年龄较晚(如55岁以后)的女性,卵巢功能衰退较晚,持续暴露于激素环境中的时间延长,这两者都会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有研究显示,初潮年龄每提前1岁,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可能增加约5%;绝经年龄每推迟1年,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可能增加约3%。
五、生活方式因素
肥胖:肥胖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高于体重正常的女性。肥胖可能通过影响体内激素水平、炎症反应等多种途径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例如,肥胖女性体内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等细胞因子水平升高,瘦素可以刺激卵巢上皮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卵巢癌的发生发展。
吸烟:长期吸烟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明显增加。烟草中的多种致癌物质可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卵巢组织,损伤卵巢细胞的DNA,导致细胞突变,增加卵巢癌的发病几率。有研究发现,吸烟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比不吸烟女性高出20%-30%。
饮食习惯:长期高脂肪饮食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可能升高。高脂肪饮食会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过多的雌激素刺激可能增加卵巢上皮细胞的恶变风险。而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饮食可能对卵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助于降低卵巢癌的发病风险。
六、妇科疾病因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卵巢癌的发病风险较正常女性有所升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内膜组织可能会影响卵巢的正常功能和组织微环境,导致卵巢上皮细胞异常增殖,进而增加卵巢癌的发生风险。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患卵巢癌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2-3倍。
盆腔炎性疾病:长期反复的盆腔炎性疾病可能会对卵巢组织造成慢性炎症刺激,炎症因子的长期存在会损伤卵巢细胞,增加细胞突变的可能性,从而使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