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麻醉包括腰麻、硬膜外阻滞等,操作时患者有疼痛感受且存在个体差异,不同麻醉方式疼痛有别,患者自身因素如年龄、病史等会影响疼痛感受,可通过局部麻醉预处理、心理干预、优化操作技术来减轻操作时的疼痛。
一、麻醉操作时的疼痛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
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硬膜外阻滞以及腰硬联合阻滞等。在麻醉操作时,患者会有一定程度的疼痛感受。一般来说,穿刺时会有短暂的刺痛。疼痛程度存在个体差异,比如对于痛觉敏感的患者,可能会感觉相对较明显的刺痛;而痛觉相对不敏感的患者,感受可能稍轻。这与患者的神经敏感性、穿刺部位的局部神经分布情况等有关。另外,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也会影响疼痛感受,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操作更轻柔、快速,能一定程度减轻患者在穿刺时的疼痛体验。
二、不同椎管内麻醉方式的疼痛差异
1.蛛网膜下腔阻滞
腰麻时,穿刺针穿过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等结构,当到达蛛网膜下腔时会有感觉。其疼痛主要集中在穿刺部位的局部,一般来说,熟练操作下,患者在穿刺时的刺痛感持续时间较短。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因为穿刺针刺激神经等因素,在注药后可能会有短暂的腰部或下肢的异样感觉,但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剧烈疼痛,更多是一种特殊的神经刺激相关的感受。
2.硬膜外阻滞
硬膜外阻滞穿刺时,同样要经过皮肤等多层组织,其疼痛感受与腰麻有相似之处,但硬膜外阻滞注药是注入硬膜外间隙,相对腰麻来说,在注药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受可能相对更轻一些,因为药物是缓慢扩散作用于神经根等结构,而不是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不过具体疼痛程度还是因个体而异。
三、患者自身因素对椎管内麻醉疼痛感受的影响
1.年龄因素
儿童患者: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儿童对椎管内麻醉穿刺时的疼痛可能会表现得更明显,因为儿童的痛觉神经相对更敏感,而且对穿刺操作的耐受性较差。所以在儿童进行椎管内麻醉时,需要更加轻柔、快速的操作,并且可能需要采取一些安抚措施来缓解儿童的紧张情绪,从而一定程度上减轻他们对穿刺疼痛的感受。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局部组织退变等情况,比如皮肤弹性下降、韧带硬化等,这会导致穿刺时可能需要更大的力量或者更复杂的操作,从而增加患者在穿刺时的疼痛感受。同时,老年患者的痛觉神经传导可能也会有一定变化,对疼痛的感知阈值可能会有所改变,有的老年患者可能对疼痛的感受相对更敏锐。
2.病史因素
有腰部手术史的患者:这类患者腰部的解剖结构可能因为既往手术而发生改变,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间隙等的位置可能与正常情况不同,穿刺时会增加操作难度,导致穿刺过程中患者的疼痛可能更明显。因为手术可能引起粘连等情况,穿刺针通过时需要克服更多的组织阻力,刺激周围组织的可能性增加。
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例如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影响神经结构的疾病,患者本身神经可能处于敏感状态,在椎管内麻醉穿刺时,对穿刺针的刺激可能会更加敏感,从而感觉疼痛更明显。
四、减轻椎管内麻醉操作时疼痛的措施
1.局部麻醉预处理
在穿刺部位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可以有效减轻穿刺时的疼痛。通过在皮肤、皮下等组织注入少量局部麻醉药物,阻断神经末梢的痛觉传导,从而明显降低患者在穿刺过程中的疼痛感受。
2.心理干预
对于紧张焦虑的患者,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进行心理安抚非常重要。比如向患者解释椎管内麻醉的操作过程,让患者了解操作是相对安全且短暂的,减轻其恐惧心理。儿童患者可以由家长陪伴,通过安抚、鼓励等方式缓解其紧张情绪,从而间接减轻对穿刺疼痛的感受;成人患者可以通过语言沟通、放松训练等方式,降低其应激状态下对疼痛的敏感性。
3.优化操作技术
麻醉医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椎管内麻醉的穿刺技巧,能够快速、准确且轻柔地完成穿刺操作,这是减轻患者疼痛的关键。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额外损伤和疼痛加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