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带异常伴外阴痒等可能由阴道炎(如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和宫颈炎引起,通过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一般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等,不同病因有不同初步处理,妊娠期女性和糖尿病患者有特殊提示。
一、可能的原因及相关机制
(一)阴道炎相关
1.细菌性阴道病
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以厌氧菌居多的多种细菌大量繁殖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灰白色、均匀一致、有鱼腥味,可伴有外阴瘙痒或灼热感。研究表明,阴道分泌物中线索细胞阳性等是其典型表现,阴道pH值常大于4.5。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主要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常见诱因有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等。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外阴瘙痒症状明显,瘙痒程度轻重不一,可伴有外阴灼热痛、性交痛及排尿痛等。阴道分泌物镜检可见假菌丝或芽生孢子。
3.滴虫性阴道炎
由阴道毛滴虫感染所致,经性接触直接传播或间接传播。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外阴瘙痒部位主要为阴道口及外阴,间或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阴道分泌物镜检可见阴道毛滴虫。
(二)宫颈炎相关
1.急性宫颈炎
多由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也可由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还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附着甚至从宫颈管流出。
二、诊断检查方法
(一)妇科检查
1.观察外阴、阴道黏膜情况,有无充血、红肿、赘生物等,阴道分泌物的量、颜色、性状等。
2.检查宫颈外观,如有无充血、糜烂、脓性分泌物等。
(二)实验室检查
1.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
可检测阴道清洁度、有无滴虫、假丝酵母菌、细菌等病原体,同时测定阴道pH值等指标。例如,细菌性阴道病时阴道分泌物pH>4.5,线索细胞阳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时可找到假菌丝或芽生孢子;滴虫性阴道炎时可见阴道毛滴虫。
2.病原体检测
对于考虑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宫颈炎等情况,可进行宫颈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找淋病奈瑟菌,或采用核酸扩增试验等方法检测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
三、应对建议
(一)一般注意事项
1.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外阴,每日用清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内裤宜选择棉质、宽松的。
2.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性伴侣如有症状也应同时进行治疗。
3.对于糖尿病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繁殖,易诱发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二)不同病因的初步处理倾向
1.细菌性阴道病
可选用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等,但具体用药需遵医嘱,患者自身主要是配合医生进行规范治疗,注意按疗程用药,用完一疗程药物后需复查阴道分泌物等情况。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对于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可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制剂、咪康唑制剂等;对于复杂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需根据病情延长治疗疗程等。孕妇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时,以局部治疗为主,尽量避免全身用药。
3.滴虫性阴道炎
治疗需全身用药,主要药物为甲硝唑,性伴侣应同时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治疗后需复查阴道分泌物,连续3次月经后复查滴虫阴性者方可视为治愈。
(三)特殊人群提示
1.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出现白带异常、外阴痒等情况需谨慎处理。因为很多药物在妊娠期使用需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如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多采用局部治疗,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同时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穿着宽松内裤,密切关注症状变化,如有加重及时就医。
2.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控制不佳易反复出现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等情况。这类患者除了积极治疗阴道炎外,更要严格控制血糖,规律监测血糖,遵循糖尿病饮食和运动方案,按时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等,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从根本上减少阴道炎复发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