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的发病风险与多种人群相关,包括家族遗传相关人群(携带相关基因、有卵巢癌家族史)、未生育或晚生育人群、月经相关人群(月经初潮早绝经晚、长期月经不调)、生活方式相关人群(肥胖、长期高脂肪饮食、长期吸烟)、患有某些妇科疾病人群(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同人群因各自不同因素增加患卵巢癌风险。
一、家族遗传相关人群
携带相关基因人群:如果女性携带BRCA1或BRCA2等基因突变,患卵巢癌的风险会显著增加。例如,有研究表明,BRCA1基因突变女性一生患卵巢癌的风险约为15%-65%,BRCA2基因突变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约为10%-20%。这类人群的家族中往往有多人患乳腺癌、卵巢癌等相关癌症,遗传因素使得她们的细胞基因存在易发生癌变的倾向。
有卵巢癌家族史人群:若家族中有一级亲属(如母亲、姐妹等)患过卵巢癌,那么该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比无家族史女性高2-3倍。这是因为家族聚集性可能与共同的生活环境、遗传易感性等多种因素有关,家族中可能存在一些未被明确的遗传风险因素传递给后代女性。
二、未生育或晚生育人群
未生育女性:从未生育过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高于已生育女性。这是因为排卵会对卵巢上皮细胞造成一定损伤,而妊娠和哺乳过程会抑制排卵,未生育女性没有经历过这种抑制排卵的过程,卵巢上皮细胞受到损伤和修复的次数相对更多,增加了细胞发生癌变的几率。例如,有研究发现,未生育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比已生育女性高30%左右。
晚生育女性:35岁以后才首次生育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也相对较高。随着生育年龄的推迟,女性一生中的排卵次数相对增加,卵巢上皮细胞受到的损伤累积,从而增加了卵巢癌的发病风险。
三、月经相关人群
月经初潮早、绝经晚人群: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的女性,比月经初潮年龄大于17岁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高1倍左右。而绝经年龄大于55岁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也高于绝经年龄小于45岁的女性。因为月经初潮早意味着女性开始排卵的时间早,绝经晚则意味着排卵结束的时间晚,卵巢受到持续的排卵相关刺激时间更长,增加了卵巢组织发生异常病变的可能性。
长期月经不调人群:长期存在月经不调,如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异常等情况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可能增加。月经不调往往提示内分泌系统可能存在紊乱,而内分泌失调与卵巢癌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关联,例如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异常波动可能影响卵巢组织的正常代谢和细胞功能,进而增加癌变风险。
四、生活方式相关人群
肥胖人群:身体质量指数(BMI)大于30的肥胖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女性(BMI18.5-23.9)。肥胖会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长期高水平的雌激素刺激卵巢上皮细胞,容易引发细胞的异常增殖和癌变。例如,有研究显示,肥胖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比正常体重女性高2倍左右。
长期高脂肪饮食人群:长期摄入高脂肪食物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也有所增加。高脂肪饮食会影响体内的激素代谢和炎症反应等,导致体内环境不利于卵巢组织的健康,增加了卵巢癌的发病几率。例如,过多的饱和脂肪酸摄入可能会促进炎症因子的分泌,进而影响卵巢细胞的正常功能。
长期吸烟人群:吸烟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高于不吸烟女性。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会进入人体循环,影响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对卵巢组织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有研究表明,长期吸烟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比不吸烟女性高1.5-2倍。
五、患有某些妇科疾病人群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患卵巢癌的风险较正常女性有所升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异常等有关,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卵巢组织的微环境,增加卵巢癌的发病几率。例如,有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患卵巢癌的风险比无该病患者高2-3倍。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伴有内分泌紊乱,表现为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等,这类患者患卵巢癌的风险也相对较高。长期的内分泌失调会使卵巢处于异常的刺激状态,增加了卵巢细胞发生癌变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