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关节炎需从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方面综合诊断。病史采集涉及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体格检查有关节红肿热痛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CRP及关节穿刺液检查;影像学有X线、CT、MRI等;需与类风湿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鉴别。
一、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1.病史方面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的常见病因有所不同。儿童多因血行感染引起,常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成人则多由邻近部位的感染蔓延所致,如外伤后感染、关节附近的骨髓炎等。对于儿童患者,需详细询问近期有无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成人则要询问有无局部外伤史、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较低,易发生感染)等情况。
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某些特定病因下可能有不同表现。例如,男性因从事体力劳动等原因可能更易发生外伤相关的关节感染。
生活方式:长期卧床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发生血行感染导致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的风险较高。需了解患者的日常活动情况、是否有免疫抑制相关因素等。
病史:既往有无关节疾病史、感染史等。如有关节病史,需考虑是否为原有疾病基础上的感染加重;有感染史者要评估感染的控制情况。
2.体格检查:患者常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病变关节处有明显压痛,关节周围肌肉痉挛,浮髌试验可能阳性等。不同关节的表现有所差异,如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时,膝关节肿胀明显,屈伸活动受限;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时,患者常呈屈曲、外展、外旋畸形,髋关节活动受限。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升高,提示存在感染炎症反应。儿童患者由于免疫系统特点,白细胞变化可能不如成人典型,但仍可作为初步判断感染的指标之一。
2.血沉(ESR):血沉加快,反映体内炎症活动程度。在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时,炎症刺激会导致血沉升高,且病情越严重,血沉升高越明显。
3.C-反应蛋白(CRP):CRP明显升高,也是炎症急性期的敏感指标。其升高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关,可用于评估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4.关节穿刺液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穿刺液外观可为脓性,镜下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可为抗生素的选择提供依据。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关节穿刺的操作需根据其解剖特点谨慎进行,儿童患者由于关节腔相对较小等特点,操作时更要轻柔准确。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发病后1-2周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增宽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破坏等表现。不同年龄患者的X线表现可能因骨骼发育情况等有所不同,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X线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差异。
2.CT检查:对于髋关节等深部关节的化脓性关节炎,CT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关节腔积液、骨质破坏等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
3.MRI检查:MRI对软组织病变的显示优于X线和CT,能早期发现关节积液、滑膜炎症、骨髓炎等病变。在评估关节周围软组织受累情况、判断有无脓肿形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尤其适用于早期诊断不典型的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患者。
四、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1.类风湿关节炎:多为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病变,好发于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等。实验室检查可见类风湿因子阳性等,X线早期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晚期出现关节畸形、强直。而急性化脓性关节炎起病急,多为单关节发病,有明显的感染中毒症状,关节穿刺液可鉴别。
2.结核性关节炎:起病缓慢,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关节疼痛较轻,肿胀不明显,关节穿刺液为草黄色渗出液,结核菌培养可阳性,X线早期可见骨质疏松,晚期有骨质破坏和关节间隙狭窄,可与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相鉴别。
3.创伤性关节炎:有明确的外伤史,关节疼痛与外伤相关,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实验室检查无感染指标的明显异常,X线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外伤相关的骨质改变等,与急性化脓性关节炎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