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部分患者会出现呕吐症状,但呕吐非其特有表现,可通过流行病学史、伴随症状及病原学检测鉴别是否由其引起,一般人群出现呕吐要休息、补水、观察饮食,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出现呕吐需分别注意相应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症状要及时就医。
一、呕吐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关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呕吐症状,但呕吐并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特有的表现。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呕吐的出现情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除了发热、干咳、乏力等常见症状外,部分患者会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呕吐、腹泻等。研究表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呕吐症状,但具体比例因不同研究和人群有所差异。例如,一些小规模研究发现,在部分聚集性疫情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里,有10%-20%左右出现呕吐表现。
(二)其他可引起呕吐的常见情况
1.胃肠型感冒:由病毒感染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主要症状包括呕吐、腹泻、流涕、鼻塞等,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消化系统症状有相似之处,但病原不同,通过病原学检测等可鉴别。
2.急性胃肠炎:多由饮食不洁等因素引起,如食用被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可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呕吐往往是较为突出的表现之一,通过病史询问及相关检查可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区分。
3.颅内病变:如颅内感染、颅内肿瘤等,当颅内压升高时可引起呕吐,通常为喷射性呕吐,常伴有头痛、意识障碍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表现有明显区别。
4.妊娠反应:育龄期女性若出现呕吐,需考虑妊娠可能,通过妊娠试验等可明确。
二、如何鉴别呕吐是否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
(一)流行病学史
询问患者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流行病学接触史,比如是否近14天内有疫情高发地区旅居史,是否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确诊患者等。如果有明确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病学接触史,那么呕吐等症状需要警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
(二)其他伴随症状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其他典型伴随症状:除了呕吐,观察是否有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达到38℃以上)、干咳、乏力等表现。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症状。
2.其他疾病的伴随症状特点:例如胃肠型感冒除了呕吐、腹泻外,流涕、鼻塞等上呼吸道症状相对更突出;急性胃肠炎除呕吐、腹泻外,腹痛往往较为明显,疼痛部位多与胃肠相关;颅内病变引起的呕吐多为喷射性,且常伴有头痛、头晕、视力改变等神经系统症状。
(三)病原学检测
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等。如果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呈阳性,则提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若为阴性,则需要考虑其他引起呕吐的病因。
三、出现呕吐时的应对建议
(一)一般人群
1.首先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如果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呕吐,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同时,要适当补充水分,防止呕吐引起脱水,可以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
2.如果呕吐症状较轻,可以暂时观察饮食,先尝试进食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3.若呕吐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高热不退、剧烈头痛、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二)特殊人群
1.儿童:儿童出现呕吐时,要特别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因为儿童呕吐更容易出现脱水等情况。要少量多次给儿童补充水分,可以选择口服补液盐Ⅲ。如果是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儿童出现呕吐,要做好隔离防护,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测。儿童呕吐时,饮食上要更加注意清淡、易消化,如给予稀粥、软面条等,避免强迫进食。
2.孕妇:孕妇出现呕吐,要关注自身及胎儿情况。如果怀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要及时告知医生妊娠情况,以便医生进行合适的检查和处理。在补充水分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方式,避免因呕吐导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影响孕妇和胎儿健康。
3.老年人:老年人出现呕吐,要警惕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加重等情况。要密切观察老年人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补充水分时要缓慢进行,防止加重心脏负担等。如果考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进行相应的评估和处理,因为老年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更易出现重症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