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肩膀疼可通过物理治疗、运动康复及药物辅助。物理治疗有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冷敷(急性发作期减轻肿胀疼痛)、超短波理疗(促进血液循环和炎症吸收)、红外线理疗(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运动康复包括钟摆运动(增加肩关节活动度、缓解粘连疼痛)、爬墙运动(改善肩关节外展功能、减轻疼痛)、肩部绕环运动(全方位活动肩关节、缓解粘连疼痛);药物辅助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但需注意适用人群)、外用药物(抗炎止痛但要注意过敏等情况)。
一、物理治疗缓解肩膀疼
1.热敷
对于一般人群,可使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进行肩部热敷,温度保持在40-50℃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热敷能够促进肩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从而减轻疼痛。例如,有研究表明,局部热敷可以使肩部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有助于炎症物质的代谢。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由于皮肤较娇嫩,要注意控制热敷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也需留意温度,防止低温烫伤。
2.冷敷
在肩周炎急性发作期,疼痛较为剧烈时,可使用冰袋冷敷,每次冷敷10-15分钟,间隔1-2小时可重复一次。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充血,减轻肿胀和疼痛。不过,冷敷时要注意用毛巾等将冰袋包裹起来,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对于有血液循环较差等病史的人群,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加重血液循环障碍。
3.理疗
超短波理疗:利用超短波的高频电场作用于肩部,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炎症吸收。一般每周进行2-3次,每次治疗时间根据设备和病情而定,通常在15-20分钟左右。超短波理疗对于缓解肩周炎引起的肩膀疼有较好的效果,它可以深入组织内部,改善肩部的代谢环境。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等特殊病史的人群,使用超短波理疗时需谨慎,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高频电场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红外线理疗:红外线能够穿透皮肤,被组织吸收后产生热效应,促进肩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每次理疗时间可控制在20-30分钟,每天1-2次。红外线理疗相对较为安全,适用于大多数肩周炎患者,但对于皮肤有破损、感觉障碍等情况的人群,要避免直接照射,防止加重损伤。
二、运动康复缓解肩膀疼
1.钟摆运动
站立位,身体前倾,患侧手臂自然下垂,以肩部为中心,做前后、左右、顺时针及逆时针的钟摆样摆动。每次摆动可逐渐增大范围,但要在疼痛可耐受的范围内进行,每组进行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钟摆运动可以增加肩关节的活动度,缓解肩部的粘连和疼痛。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进行钟摆运动时要注意动作的轻柔,避免过度用力;老年人由于关节活动度相对较差,摆动范围要循序渐进地增加。
2.爬墙运动
面对墙壁站立,患侧手指接触墙壁,缓慢向上爬行,尽量提高患侧手臂的高度,然后再缓慢放下。每次可尽量争取比前一次爬得更高,每组进行10-15次,每天3-4组。爬墙运动有助于改善肩关节的外展功能,减轻肩膀疼。在进行爬墙运动时,要注意保持身体稳定,避免身体倾斜。对于有骨质疏松等病史的人群,要防止因过度用力导致骨折等情况,运动时要更加轻柔。
3.肩部绕环运动
站立或坐姿,患侧手臂做向前、向后的绕环动作,先顺时针绕环,再逆时针绕环,每组绕环10-15次,每天3-4组。肩部绕环运动可以全方位地活动肩关节,缓解肩部的粘连和疼痛。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由于肩部肌肉容易紧张,更需要定期进行肩部绕环运动来缓解肩膀疼,但运动时要注意动作的幅度和频率,避免过度疲劳。
三、药物辅助缓解肩膀疼(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服用指导)
1.非甾体抗炎药
如布洛芬等,对于缓解肩周炎引起的肩膀疼有一定作用。但对于儿童,要避免随意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药物代谢能力较弱,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人群,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加重消化道溃疡的风险,需要在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
2.外用药物
例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可涂抹于肩部疼痛部位,通过皮肤吸收发挥抗炎、止痛作用。外用药物相对口服药物来说,全身不良反应较少,但对于皮肤过敏的人群要禁止使用,使用时要注意涂抹部位的皮肤状况,如有破损、皮疹等要避免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