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需从隔离防护、皮肤口腔护理、病情观察及饮食等方面进行护理。隔离防护要让患儿隔离且照顾人员注意卫生、保持环境通风;皮肤护理要清洁干燥、防疱疹破裂;口腔护理要清洁口腔、缓解疼痛;病情观察要监测体温、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生命体征;饮食要营养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
一、隔离与防护
1.隔离要求: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患儿应尽量隔离,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一般隔离时间至少为发病后2周左右,这是因为病毒在患儿体内有一定的复制周期,隔离可防止病毒传播给其他健康儿童。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成为病毒传播的源头,所以严格隔离至关重要。
2.防护措施:照顾患儿的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要保持患儿居住环境的通风良好,每日开窗通风数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这样可以降低室内病毒的浓度,为患儿创造相对清洁的居住环境。
二、皮肤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患儿的皮肤会因为疱疹出现瘙痒等不适,要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定期为患儿洗澡,但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37-38℃左右,洗澡时间也不宜过长,5-10分钟即可。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皮肤,避免用力擦拭导致疱疹破裂。对于婴幼儿,要特别注意diaper区域的清洁,及时更换尿布,防止尿液、粪便刺激皮肤加重不适。
2.防止疱疹破裂感染:不要让患儿搔抓疱疹,可适当为患儿修剪指甲,避免指甲过长抓伤皮肤。如果疱疹有破裂倾向,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温和的皮肤保护剂,如炉甘石洗剂等,但要注意避免接触到眼睛和口腔等黏膜部位。对于大龄儿童,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减少搔抓行为。
三、口腔护理
1.清洁口腔:保持口腔清洁对于手足口病患儿很重要,年龄较大的患儿可以用淡盐水漱口,每日3-4次,淡盐水的浓度一般为0.9%左右,这样可以起到一定的杀菌消炎作用。对于婴幼儿,家长可以用干净的纱布蘸取温水轻轻擦拭口腔,早晚各一次。擦拭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口腔黏膜。
2.缓解口腔疼痛:如果患儿口腔疱疹导致疼痛影响进食,可给予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牛奶、米汤、粥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过热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口腔黏膜加重疼痛。对于因口腔疼痛而哭闹不止的患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局部止痛药物,但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
四、病情观察
1.监测体温:密切关注患儿体温变化,手足口病患儿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低热时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患儿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每次擦拭时间10-15分钟,间隔1-2小时可重复擦拭。如果体温超过38.5℃且患儿精神状态不佳,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使用退热措施,但要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退热方式。对于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儿,更要加强体温监测,因为这类患儿发热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2.观察神经系统症状: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提示病情向重症方向发展,需要立即就医。例如,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可能会出现脑炎等神经系统并发症,早期发现神经系统症状并及时干预非常关键。对于婴幼儿,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更加细心观察其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
3.观察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密切关注患儿呼吸频率、心率等生命体征。如果患儿出现呼吸增快、节律不规则、心率明显增快等情况,可能提示心肺功能受到影响,也是病情加重的表现,需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肺疾病的患儿,手足口病可能会加重其基础疾病,所以对生命体征的观察要更加频繁和细致。
五、饮食注意
1.营养均衡: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营养,饮食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可以多给患儿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苹果、香蕉、菠菜、西兰花等,以补充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婴幼儿,可以将蔬菜水果制成泥状或汁状方便食用。同时,要保证适量的蛋白质摄入,如鸡蛋、鱼肉等,鸡蛋可以做成鸡蛋羹,鱼肉可以做成鱼泥。
2.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前所述,要避免给患儿食用辛辣、油腻、过甜、过咸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口腔和胃肠道,加重患儿的不适症状。例如,辛辣食物可能会刺激口腔疱疹导致疼痛加剧,油腻食物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