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炎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局部有疼痛(慢性疼痛、特定部位压痛)、肌肉紧张与痉挛、活动受限;全身一般症状不明显,重或合并感染时可有乏力、低热;不同人群症状有特点,儿童相对少见、女性特殊时期有变化、老年人因退行性变症状不同、长期伏案者因姿势易发病、运动员因运动强度大易患病。
一、局部症状
1.疼痛
慢性疼痛:筋膜炎患者常出现慢性、弥漫性的疼痛,疼痛程度可轻可重,一般为酸痛、胀痛等。例如,腰背部筋膜炎患者会感到腰背部持续的隐痛,在长时间站立、久坐或劳累后疼痛会加重。这种疼痛是由于筋膜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局部的炎性介质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的。
特定部位压痛:在病变的筋膜部位通常有固定的压痛点,压痛点较为局限,按压时患者能明确指出疼痛位置。比如,足底筋膜炎患者在足底跟骨内侧结节处有明显的压痛点,这是因为足底筋膜受到反复牵拉等因素刺激后发生炎症,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刺激周围神经导致压痛明显。
2.肌肉紧张与痉挛
筋膜炎会引起病变部位肌肉的紧张,患者可自觉肌肉发紧。长期的肌肉紧张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肌肉痉挛,表现为肌肉不自主地抽搐、发硬。例如,颈肩肌筋膜炎患者会出现颈部肌肉紧张,严重时可发生颈肩部肌肉痉挛,导致颈部活动受限,患者转头、低头等动作困难。这是因为筋膜炎症刺激肌肉,使肌肉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性发生改变,引起肌肉异常收缩。
3.活动受限
由于疼痛、肌肉紧张或痉挛等因素,患者相应部位的活动会受到限制。以肩袖筋膜炎为例,患者肩关节的外展、上举等活动会明显受限,因为炎症导致肩部肌肉和筋膜的功能受到影响,使得肩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减小。不同部位的筋膜炎会影响相应关节的正常活动,这是机体为了避免进一步刺激病变筋膜而产生的保护性反应。
二、全身症状
一般情况下,单纯的筋膜炎全身症状不明显,但在病情较重或合并有其他感染等情况时可能会出现。部分患者可能会有轻度的全身不适,如乏力,这是因为炎症反应会引起机体的应激状态,消耗一定的能量,导致患者感觉身体不如往常有力。另外,少数患者在筋膜炎急性发作期可能会有低热,体温一般在37.5℃左右,这是由于局部炎症产生的致热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轻度紊乱所致,但这种低热通常不会持续很长时间,随着局部炎症的控制会逐渐恢复正常。
三、不同人群筋膜炎症状的特点
1.儿童
儿童筋膜炎相对较少见,但也有发生。例如,青少年髂胫束筋膜炎,多与运动过量有关,症状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外侧疼痛,在跑步、上下楼梯时疼痛加重,局部可能有轻度的肿胀和压痛。儿童的筋膜炎症状可能不如成人典型,这是因为儿童的机体反应和表达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孩子在运动或日常活动中的异常表现,如是否有活动受限、局部是否有异常的不适感等。
2.女性
女性在一些特殊时期,如月经期、妊娠期等,筋膜炎的症状可能会有所变化。例如,妊娠期女性由于身体重心改变,腰部筋膜承受的压力增大,容易发生腰背部筋膜炎,疼痛可能会比非妊娠期更为明显。而且女性可能在产后由于照顾婴儿等原因,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也会增加筋膜炎的发生风险,症状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肌肉紧张等。
3.老年人
老年人筋膜炎的发生与肌肉、筋膜的退行性变有关。老年人的筋膜弹性降低、韧性减弱,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发生炎症。常见的有足底筋膜炎、膝关节周围筋膜炎等。症状上可能表现为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恢复较慢,活动后疼痛加重的情况更为突出。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等,会影响筋膜炎的恢复,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进行相应的处理。
4.长期伏案工作者
长期伏案工作者,如办公室职员,由于长时间保持低头、含胸的姿势,颈部和肩部的筋膜容易受到慢性损伤,引发颈肩肌筋膜炎。症状主要为颈部、肩部的疼痛、肌肉紧张,患者可能会感到颈部僵硬,肩部活动时疼痛加剧,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这类人群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长期处于不良姿势,使得筋膜持续受到牵拉和压迫,容易发生筋膜炎。
5.运动员
运动员由于运动强度大、运动姿势复杂,容易发生各种部位的筋膜炎。例如,足球运动员的跟腱周围筋膜炎,篮球运动员的股四头肌筋膜炎等。运动员的筋膜炎症状往往与运动项目密切相关,疼痛通常在运动后加重,且可能会影响运动表现。运动员需要更加注意运动后的恢复和筋膜的保护,因为频繁的运动刺激容易导致筋膜反复损伤,引发炎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