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筛查通过检测甲胎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雌三醇等指标,结合孕妇年龄、体重、孕周等计算胎儿患唐氏综合征风险值,低风险按常规产检,高风险需进一步确诊检查,年龄、孕周等因素影响结果,高龄、体重异常、有特殊病史孕妇有相应注意事项,解读需综合多方面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一、唐氏筛查的主要指标及意义
唐氏筛查通常会检测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游离雌三醇(uE3)等指标。
甲胎蛋白(AFP):正常妊娠时,AFP会随着孕周增加而升高。在唐氏筛查中,若AFP值低于预期范围,可能提示胎儿有唐氏综合征的风险,但它也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孕妇体重、孕周等。一般来说,中位值的MOM(中位数倍数)正常范围多在0.7-2.5MOM之间。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hCG在妊娠早期由胎盘滋养细胞分泌。唐氏综合征胎儿的hCG水平通常会升高,其MOM值正常范围一般在0.2-2.0MOM左右。如果hCG的MOM值超出正常范围较多,需要考虑唐氏综合征的可能性。
游离雌三醇(uE3):uE3是胎盘分泌的一种雌激素,唐氏综合征胎儿的uE3水平往往低于正常妊娠胎儿,其MOM值正常范围多在0.7-2.0MOM之间。
二、唐氏筛查结果的风险计算
唐氏筛查通过综合上述指标以及孕妇的年龄、体重、孕周等因素来计算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值。风险值通常以截断值来划分,常见的截断值有1/270、1/380等。如果计算出的风险值高于截断值,属于高风险,意味着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可能性较大;若低于截断值,则为低风险,但低风险并不代表胎儿一定不患唐氏综合征,只是风险相对较低。
三、不同结果的后续处理
低风险:一般来说,低风险孕妇后续按照常规的产前检查流程进行即可,继续做好孕期的各项产检,包括定期的超声检查等,密切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唐氏筛查的低风险并非绝对安全,因为它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所以即使是低风险,也不能完全排除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可能。
高风险:如果唐氏筛查结果为高风险,孕妇也不必过于惊慌,需要进一步进行确诊检查,如羊水穿刺或无创DNA检测。羊水穿刺是通过抽取羊水来获取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是诊断唐氏综合征的金标准,但它有一定的流产风险,约为0.5%左右,适合孕周在16-22周的孕妇。无创DNA检测则是通过采集孕妇外周血,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胎儿游离DNA,其准确性相对较高,对21-三体、18-三体、13-三体的检出率较高,但它也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若无创DNA检测结果仍提示高风险,最终还是需要通过羊水穿刺来明确诊断。
四、年龄、孕周等因素的影响
年龄:孕妇的年龄是唐氏筛查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加,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会相应升高。例如,35岁以上的孕妇属于高龄孕妇,其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明显高于年轻孕妇,所以对于高龄孕妇,更需要重视唐氏筛查的结果以及后续的确诊检查。
孕周:唐氏筛查需要准确的孕周信息来进行指标的校正。不同孕周对应的各项指标的MOM值不同,如果孕周计算不准确,会影响唐氏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唐氏筛查前,孕妇需要准确提供末次月经日期以确定准确的孕周。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高龄孕妇:高龄孕妇除了要更加重视唐氏筛查结果及后续确诊检查外,在整个孕期还需要更加密切地进行产前监测,如增加超声检查的频率等,以便及时发现胎儿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同时,高龄孕妇发生其他孕期并发症的风险也相对较高,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需要加强对这些并发症的监测和预防。
体重异常孕妇:孕妇的体重也会影响唐氏筛查指标的MOM值。过轻或过重的体重可能导致AFP等指标的检测结果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唐氏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对于体重异常的孕妇,在解读唐氏筛查结果时需要综合考虑体重因素,必要时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来更准确地评估胎儿情况。
有特殊病史孕妇:如果孕妇有既往不良孕产史,如有过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史等,那么本次妊娠中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会进一步升高,在进行唐氏筛查时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结果,并且可能需要更早地进行确诊检查。
总之,唐氏筛查化验单的解读需要综合考虑多项指标、孕妇的个体因素等多方面情况,不能仅仅依据单一指标来判断胎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征,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后续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