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患者需从皮肤护理、病情观察、饮食、休息、隔离等方面进行护理,皮肤护理要保持清洁、避免搔抓疱疹;病情观察要监测体温、观察疱疹变化;饮食要合理,摄入营养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等;保证充足休息;患者需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避免传播。
一、皮肤护理方面
1.保持皮肤清洁:
应每天用温水给患者洗澡,但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37℃-38℃左右,过高的水温可能会刺激皮肤,加重瘙痒感。洗澡时要使用温和的沐浴产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等,防止损伤皮肤。例如,有研究表明,使用温和沐浴产品能减少对水痘患者皮肤的刺激,降低皮肤感染风险。
患者的衣物要选择宽松、柔软、棉质的,这样可以减少对水痘疱疹的摩擦。因为棉质衣物透气性好,能保持皮肤干爽,降低疱疹破裂的可能性。如果衣物过硬或过紧,在患者活动时容易摩擦到疱疹,导致疱疹破裂,进而增加感染的机会。
2.避免搔抓疱疹:
水痘患者会有明显的瘙痒感,要告诫患者尽量不要用手搔抓疱疹。可以剪短患者的指甲,防止搔抓时抓破皮肤。对于婴幼儿患者,家长要格外注意,可给患儿戴上棉质的小手套,避免其无意识地搔抓。因为疱疹破裂后,容易引起继发感染,可能会留下疤痕,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疤痕可能会对其心理产生影响。如果疱疹破裂,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外用药物进行处理,如炉甘石洗剂等,炉甘石洗剂具有收敛止痒的作用,但使用时要注意避免接触到眼睛和口腔等黏膜部位。
二、病情观察方面
1.监测体温变化:
水痘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要密切监测体温。如果体温在38.5℃以下,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湿毛巾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这些部位血管丰富,有助于散热。物理降温时要注意室内温度适宜,避免患者着凉。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要特别注意降温过程中的保暖,防止因降温导致感冒等其他并发症。
如果体温超过38.5℃,且患者精神状态不佳等,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使用合适的退热措施,但要避免使用一些可能有不良反应的药物,尤其是低龄儿童。需要注意的是,水痘引起的发热一般是低热到中度发热,如果出现高热持续不退或体温异常升高,同时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头痛剧烈、呕吐等,可能提示出现了并发症,要及时就医。
2.观察疱疹变化:
要留意疱疹的发展情况,包括疱疹的数量、大小、是否破裂、有无新疱疹出现等。如果疱疹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多,或者疱疹出现化脓、周围红肿明显等情况,提示可能发生了继发感染,需要及时就医处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患有艾滋病等基础疾病的水痘患者,疱疹的变化可能更为复杂和严重,要更加密切地观察,因为这类患者发生重症水痘的风险较高。
三、饮食方面
1.合理饮食:
患者要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瘦肉、鸡蛋等。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例如,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患者可以多吃一些橙子、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瘦肉和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抵抗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
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皮肤瘙痒等症状。同时,要减少食用油腻、油炸食品,这类食物不易消化,可能会增加胃肠道负担。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避免不良饮食对病情的影响。
四、休息方面
1.保证充足休息:
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卧床休息有助于身体的恢复。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温度和湿度适宜。一般来说,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保持在50%-60%较为合适。充足的休息可以使身体的免疫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水痘的康复。对于婴幼儿患者,家长要为其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保证其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患者也需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因为劳累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力,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五、隔离方面
1.隔离措施:
水痘具有传染性,患者需要进行隔离。隔离时间一般从出疹开始至疱疹全部结痂为止。在隔离期间,患者要避免与他人接触,尤其是未患过水痘且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群。对于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如果是易感人群(如未患过水痘且未接种疫苗),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等。学校等集体场所中的水痘患者,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隔离,防止疾病的传播。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密切接触者,可能需要进行医学观察,因为他们感染水痘后发生重症水痘的风险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