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良恶性可通过影像学(头颅CT和MRI在形态特征、周围水肿、信号及增强表现等有不同)、临床表现(发病年龄、症状进展速度、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有差异)、病理学检查(活检或手术标本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等判断)及特殊人群(儿童恶性比例高、老年需综合考虑基础病等)来判断,良性边界清、进展慢等,恶性边界不清、进展快等,病理学是金标准。
一、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
形态特征:良性脑肿瘤在CT上通常边界清晰,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密度相对均匀。例如脑膜瘤,常表现为边界锐利的等密度或高密度影,与周围脑组织分界清楚。而恶性脑肿瘤边界往往不清,形态多不规则,可呈浸润性生长,密度不均匀,常见坏死、囊变等情况,如胶质母细胞瘤,CT上多表现为混杂密度影,边界模糊。
周围水肿情况:良性脑肿瘤周围水肿相对较轻,恶性脑肿瘤周围水肿往往较明显,这是因为恶性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释放一些血管活性物质等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增多,引起较广泛的水肿,可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更明显的占位效应。
2.头颅MRI
T1、T2加权像表现:良性脑肿瘤在T1加权像上多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恶性脑肿瘤T1加权像多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且信号不均匀更为常见。例如垂体腺瘤,大部分为良性,在MRI上有其特定的信号特点,而高级别胶质瘤如胶质母细胞瘤,T2加权像上高信号更为显著且不均匀。
增强扫描表现:良性脑肿瘤增强扫描多呈均匀强化,边界显示更清楚;恶性脑肿瘤增强扫描多为不均匀强化,可呈环状强化等,如胶质母细胞瘤常见的“花环样”强化。
二、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
良性脑肿瘤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不同类型有一定偏好。例如脑膜瘤多见于中年女性,发病年龄相对较宽。恶性脑肿瘤中,儿童常见髓母细胞瘤等,成人常见胶质母细胞瘤等。一般来说,儿童脑肿瘤恶性比例相对较高,而成人也有良性脑肿瘤发生,但恶性脑肿瘤的发病年龄分布有其特点,如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50-70岁的成人。
2.症状进展速度
良性脑肿瘤症状进展相对缓慢,可能数月甚至数年才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缓慢生长的垂体微腺瘤,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内分泌轻微紊乱,如月经紊乱等,逐渐才出现视力下降等压迫症状。恶性脑肿瘤症状进展较快,往往在较短时间内(数周-数月)症状明显加重,如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可能在数周内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迅速加重的情况,这是因为恶性肿瘤细胞增殖速度快,肿瘤迅速增大,压迫周围脑组织及引起颅内压急剧升高。
3.神经功能缺损表现
良性脑肿瘤根据其所在部位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例如听神经瘤位于桥小脑角区,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等听神经受损症状,之后可出现面部麻木等三叉神经受累表现,症状相对局限且进展缓慢。恶性脑肿瘤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更广泛且严重,如胶质母细胞瘤累及多个脑叶时,可出现多种神经功能障碍,包括运动障碍(偏瘫等)、感觉障碍、认知障碍等,且症状进行性加重。
三、病理学检查
1.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判断脑肿瘤良恶性的金标准。通过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结构等。良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与正常脑组织细胞形态差异小,细胞排列较规则,核分裂象少见。例如脑膜瘤细胞,形态较一致,呈编织状等排列,核分裂不活跃。恶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细胞形态异型性明显,大小不一,核大、深染,核分裂象多见,可出现病理性核分裂象,肿瘤细胞呈弥漫性生长,浸润周围脑组织。如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细胞异型性显著,可见巨核细胞、多核细胞等,核分裂象易见。
四、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
儿童脑肿瘤良性和恶性的判断同样遵循上述影像学、临床表现和病理学检查的原则,但儿童脑肿瘤恶性比例相对较高,在影像学上儿童恶性脑肿瘤周围水肿可能更明显,临床表现上症状进展可能相对更快,因为儿童的颅骨尚未完全骨化,颅内代偿空间相对较大,肿瘤容易迅速生长而出现症状。在病理学检查时,儿童的髓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有其独特的病理特点,需要经验丰富的病理科医生准确判断。
2.老年人群
老年人群脑肿瘤也需要综合上述检查判断良恶性。老年良性脑肿瘤如脑膜瘤等,其影像学表现可能与中青年类似,但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评估手术等治疗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老年恶性脑肿瘤在临床表现上可能更容易被基础疾病掩盖,如老年患者本身可能有脑血管病等基础病,脑肿瘤引起的头痛、呕吐等症状可能被误判,所以更需要仔细通过影像学等检查来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