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听诊可闻及湿啰音和干啰音,不同类型肺炎听诊特点有差异,如支气管肺炎早期可闻较固定中细湿啰音伴干啰音,大叶性肺炎早期及消散期表现不同,间质性肺炎主要闻细湿啰音和捻发音;年龄因素影响听诊特点,新生儿湿啰音不典型,婴幼儿湿啰音易集中肺底,学龄儿童与成人有相似但有个体差异;听诊是小儿肺炎诊断重要方法,需注意环境安静、全面听诊及结合其他检查,临床意义是初步判断肺炎相关情况,注意事项包括多方面。
一、湿啰音
(一)产生机制
主要是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如痰液、渗出液等,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故又称水泡音。小儿肺炎时,气道内分泌物增多,容易出现湿啰音。
(二)特点及意义
湿啰音可分为粗、中、细湿啰音及捻发音。粗湿啰音发生于气管、主支气管或空洞部位,多在吸气早期出现,小儿肺炎时若气管或主支气管有较多分泌物,可闻及粗湿啰音;中湿啰音发生于中等大小支气管,多在吸气中期出现;细湿啰音发生于小支气管,多在吸气后期出现,常见于细支气管肺炎,如支气管肺炎等;捻发音是一种极细而均匀一致的湿啰音,多在吸气终末听到,似在耳边用手指捻搓一束头发时所发出的声音,常见于肺淤血、肺炎早期和肺泡炎等。
二、干啰音
(一)产生机制
是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发生湍流所产生的声音。小儿肺炎时,气道黏膜肿胀、分泌物黏稠等可导致气道狭窄,从而出现干啰音。
(二)特点及意义
干啰音可分为高调及低调干啰音。高调干啰音又称哨笛音,音调高,基音频率可达500Hz以上,多来自小支气管或细支气管,常见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小儿肺炎伴有气道痉挛时;低调干啰音又称鼾音,音调低,基音频率约为100-200Hz,多发生于气管或主支气管,小儿肺炎时若气道阻塞较严重,可闻及低调干啰音。
三、不同类型小儿肺炎的听诊特点差异
(一)支气管肺炎
一般早期可闻及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往往在背部两肺底及脊柱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为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干啰音,若支气管痉挛明显,干啰音会较突出。例如,在婴幼儿支气管肺炎中,由于其气道相对较窄,分泌物容易积聚,听诊时湿啰音更为常见且典型。
(二)大叶性肺炎
早期可仅有呼吸音减弱或胸膜摩擦音,实变期可闻及典型的支气管呼吸音,消散期可闻及湿啰音逐渐减少。但小儿大叶性肺炎相对不如成人典型,可能湿啰音出现相对较早或不典型。因为小儿的肺部解剖结构及病理生理与成人有差异,炎症累及肺叶的范围和程度在听诊表现上可能不如成人那样典型的阶段性变化。
(三)间质性肺炎
主要闻及细湿啰音及捻发音,由于病变主要累及肺间质,听诊时湿啰音相对较细,捻发音也较为常见,小儿间质性肺炎如支原体肺炎时,听诊特点往往以细湿啰音和捻发音为主,干啰音相对较少,但也有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少量干啰音。
四、年龄因素对小儿肺炎听诊特点的影响
(一)新生儿
新生儿肺炎听诊时湿啰音可能不典型,因为新生儿气道较窄,分泌物排出能力差,炎症反应下听诊可能仅表现为呼吸音增粗、减低或有少量不固定的粗湿啰音。由于新生儿病情变化较快,需要密切观察听诊变化,因为其肺炎可能很快进展,听诊表现也会随之改变。
(二)婴幼儿
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窄,肺泡数量少,肺含气量相对较少,肺炎时听诊湿啰音相对更易集中在肺底部,且由于呼吸频率快,听诊时要注意与正常呼吸音及其他声音区分。婴幼儿肺炎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当出现肺炎时,家长应及时带患儿就医,医生通过听诊结合其他检查来明确诊断,因为婴幼儿不会准确表达病情,听诊是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
(三)学龄儿童
学龄儿童的肺部解剖结构相对接近成人,但仍有其特点,肺炎时听诊特点与成人有相似之处,但也会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学龄儿童能够配合听诊,医生可以更清晰地听到肺部的各种声音变化来判断肺炎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等。
五、小儿肺炎听诊的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
(一)临床意义
听诊是小儿肺炎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听诊可以初步判断肺炎的部位、类型(如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等)以及病情的轻重等。例如,听到较多中、细湿啰音提示肺部有较多的炎性渗出,病情可能相对较重;而仅听到少量干啰音可能病情相对较轻,但也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二)注意事项
听诊时要注意环境安静,避免干扰。要全面听诊肺部的各个部位,包括前、后、左、右肺部,因为小儿肺炎可能病变分布不局限。同时,要结合患儿的病史、症状等综合判断,不能仅依靠听诊来确诊肺炎,还需要结合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片等检查结果。对于特殊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的小儿肺炎患者,听诊时更要仔细,因为其肺炎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警惕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