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是神经系统病变致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的疾病,分多类,通过病史、体格、辅助检查诊断,需与下尿路梗阻等病鉴别,儿童、老年、女性神经源性膀胱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重生长发育影响及非手术治疗,老年重全身状况及治疗风险,女性重盆底功能、生活质量及心理护理。
一、神经源性膀胱的定义与分类
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类由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性疾病,可分为上尿路低危型和高危型等不同类型。根据神经系统病变部位不同,又可分为脑源性、脊髓源性等。
二、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依据
(一)病史采集
1.年龄与性别:不同年龄段和性别可能有不同的神经源性膀胱相关病因。例如,儿童脊髓栓系等先天性因素导致神经源性膀胱相对多见;成年男性可能因前列腺增生术后等因素引发;女性可能因盆腔手术等导致。
2.既往病史:有无神经系统疾病史,如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糖尿病等病史。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进而引起神经源性膀胱;脊髓损伤患者常因损伤平面以下神经传导通路受阻出现神经源性膀胱。
3.排尿症状:有无排尿困难、尿潴留、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尿潴留表现为膀胱内尿液不能自行排出;尿频、尿急可能提示膀胱过度活动;尿失禁则是不自主的尿液流出。
(二)体格检查
1.神经系统检查:检查鞍区感觉、肛门括约肌张力、球海绵体反射等。鞍区感觉减退可能提示脊髓圆锥病变;肛门括约肌张力降低提示盆底神经病变;球海绵体反射异常提示脊髓反射通路受损。
2.泌尿系统检查:触诊膀胱了解膀胱充盈情况,叩诊膀胱浊音界判断膀胱内尿量。
(三)辅助检查
1.尿流动力学检查:是诊断神经源性膀胱的金标准。可测定膀胱容量、膀胱压力、尿道压力等指标。例如,观察膀胱充盈期和排尿期的压力变化,判断有无膀胱顺应性改变、逼尿肌无反射或反射亢进等情况。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了解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形态等。残余尿量增多提示膀胱排空障碍;膀胱壁增厚等提示长期膀胱功能异常。
脊髓MRI:对于脊髓源性神经源性膀胱,可明确脊髓有无病变,如脊髓栓系、脊髓肿瘤等。
脑部CT或MRI:对于脑源性神经源性膀胱,可了解脑部病变情况,如脑血管意外病灶等。
三、神经源性膀胱需与其他疾病鉴别
(一)下尿路梗阻性疾病
如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颈梗阻等。这类疾病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前列腺超声等可鉴别。下尿路梗阻性疾病尿流动力学表现为膀胱出口梗阻,而神经源性膀胱尿流动力学有其特异性改变。
(二)膀胱过度活动症
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等症状,但神经源性膀胱除了有这些症状外,往往有明确的神经系统病史及相关神经系统检查异常,尿流动力学等检查可区分两者。膀胱过度活动症尿流动力学多无明显的膀胱顺应性改变及逼尿肌反射异常等神经源性膀胱的特征性表现。
四、特殊人群神经源性膀胱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神经源性膀胱
1.特点:儿童神经源性膀胱可能与先天性脊柱裂、脊髓栓系等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有关。患儿除了排尿症状外,常伴有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脊柱畸形等。例如,脊髓栓系患儿可能有下肢无力、足部畸形等表现,同时出现尿失禁或排尿困难等膀胱功能障碍。
2.注意事项: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需考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如膀胱训练、清洁间歇导尿等。清洁间歇导尿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泌尿系统感染,同时要根据儿童生长情况调整导尿频率等。
(二)老年神经源性膀胱
1.特点:老年神经源性膀胱常见病因有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老年患者常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其排尿症状可能与其他老年疾病相互影响。例如,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老年患者,同时患有冠心病,在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时需考虑药物对冠心病的影响。
2.注意事项: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对于手术治疗要谨慎评估手术风险,非手术治疗要注重护理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如清洁间歇导尿对于老年患者要确保操作简单、安全,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泌尿系统损伤或感染等。
(三)女性神经源性膀胱
1.特点:女性神经源性膀胱可能因盆腔手术、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女性生殖系统与泌尿系统相邻,盆腔手术可能损伤相关神经导致神经源性膀胱。例如,子宫切除术等盆腔手术可能影响支配膀胱的神经,导致排尿功能障碍。
2.注意事项:女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治疗时要关注其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考虑对女性生殖系统相关功能的影响,如尿失禁的治疗方法选择要兼顾控尿和避免对阴道等周围组织的不良影响。同时,要加强心理护理,因为排尿功能障碍可能对女性心理产生较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