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炎是肌腱的炎症,好发于肩部等部位,病因与年龄、生活方式等有关,表现为疼痛等,可通过体格检查等诊断,治疗包括非药物和药物干预;腱鞘炎是腱鞘的炎症,好发于手部等,病因与年龄、生活方式等有关,表现为疼痛等,可通过体格检查等诊断,治疗包括非药物和药物干预,特殊人群需特殊处理。
腱鞘炎:是腱鞘发生的炎症,腱鞘是套在肌腱外面的双层套管样密闭的滑膜管,它起到润滑和保持肌腱正常滑动的作用。腱鞘炎多发生在手部和足部,像屈肌腱腱鞘炎(弹响指)就是常见的腱鞘炎类型,是屈肌腱在腱鞘内反复摩擦导致腱鞘炎症。
病因
肌腱炎: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肌腱的退变会逐渐明显,老年人肌腱的弹性和修复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肌腱炎,比如老年人的跟腱炎相对较多见。
生活方式:长期反复使用某个肌腱部位进行运动或工作,如运动员频繁的训练、手工劳动者长时间的劳作等,会使肌腱过度磨损,引发肌腱炎。例如,网球运动员的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属于肌腱炎的一种)就是因为反复的前臂伸肌收缩,导致肌腱附着点炎症。
病史因素:有某些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自身免疫反应可能累及肌腱,增加肌腱炎的发生风险。
腱鞘炎:
年龄因素:中老年人是腱鞘炎的高发人群,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腱鞘的退变较为明显,同时手部、足部的活动相对较多,长期的磨损易引发腱鞘炎。
生活方式:频繁使用手部或足部进行重复性动作,如长时间打字、织毛衣、从事园艺工作等,会使肌腱在腱鞘内反复摩擦,导致腱鞘炎。例如,长期打字的办公族容易发生屈肌腱腱鞘炎。
病史因素: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代谢等方面的异常,可能会影响腱鞘的正常功能,增加腱鞘炎的发生几率。
临床表现
肌腱炎:
疼痛:病变部位出现疼痛,活动时疼痛往往会加重。比如肩部肌腱炎,患者在肩关节活动时,如外展、上举等动作,肩部疼痛会明显加剧。
肿胀:局部可能会有轻度的肿胀,尤其是在炎症较明显时。
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炎症,肌腱的活动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影响相应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例如手部肌腱炎可能会导致手指的屈伸活动不灵活。
腱鞘炎:
疼痛:典型表现是在受累的肌腱对应的腱鞘部位有疼痛,按压时疼痛明显,有时可触及硬结。比如屈肌腱腱鞘炎,在掌指关节掌侧可摸到硬结,按压时有明显疼痛,且手指屈伸时疼痛加剧。
弹响或卡顿:在手指屈伸时,可能会出现弹响现象,严重时会出现屈伸活动受限,即卡顿感,像弹响指就是屈肌腱腱鞘炎导致手指屈伸时出现弹响和卡顿。
肿胀:腱鞘部位可能会有轻度肿胀。
诊断方法
肌腱炎: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病变肌腱部位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如触摸肌腱部位是否有压痛、活动肌腱时是否有摩擦感等。例如检查肩部肌腱炎时,会做肩关节的各个方向的活动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是否有异常体征。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肌腱的结构,看是否有肌腱的水肿、增厚等情况;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于肌腱炎的诊断也有较高的价值,能更准确地评估肌腱的退变、损伤及炎症情况。
腱鞘炎: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摸腱鞘部位,检查是否有压痛、硬结,并且进行手指或足部的屈伸活动检查,观察是否有弹响、卡顿等情况。比如检查屈肌腱腱鞘炎时,会让患者屈伸手指,观察是否有弹响及活动受限情况。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以看到腱鞘是否有增厚、滑膜是否有增生等情况;对于一些不典型的腱鞘炎,MRI检查也有助于明确诊断,能更清晰地显示腱鞘及周围组织的情况。
治疗与康复
肌腱炎:
非药物干预:休息是非常重要的,让病变的肌腱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物理治疗如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疼痛。康复锻炼也很关键,在疼痛缓解后,进行适当的肌腱拉伸和力量锻炼,有助于恢复肌腱的功能,但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方式,避免加重炎症。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和炎症,如布洛芬等,但具体药物的使用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同时要考虑年龄等因素,比如儿童一般不优先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腱鞘炎:
非药物干预:休息同样重要,减少引起腱鞘炎的重复性动作。局部热敷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对于一些轻度的腱鞘炎,通过腱鞘的按摩等物理治疗也可能有一定的效果。
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也可用于缓解腱鞘炎的疼痛和炎症。此外,局部封闭治疗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但要谨慎选择,考虑患者的年龄等因素,比如儿童一般不采用局部封闭治疗。康复锻炼对于腱鞘炎也很重要,进行手指或足部的适当屈伸锻炼,有助于恢复腱鞘和肌腱的功能,但要避免过度锻炼加重损伤。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发生肌腱炎或腱鞘炎相对较少,但如果发生,需更加谨慎处理,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方法,如休息、简单的物理治疗等,避免使用可能有较大副作用的药物。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在治疗时要考虑其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药物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与其他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等。女性在一些因长期手工劳作等导致的腱鞘炎中相对多见,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男性如果有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等情况,也需关注肌腱和腱鞘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