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败血症的发生与病原体感染、宿主因素、侵入性操作因素相关。病原体感染包括细菌(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真菌(念珠菌、曲霉菌)感染;宿主因素有年龄(新生儿、老年人免疫功能弱易感染)、基础疾病(恶性肿瘤、慢性肝肾疾病使免疫受损)、免疫功能低下状态(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艾滋病患者免疫缺陷易感染);侵入性操作因素包括血管内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动脉导管留置易致细菌入血)和手术操作(腹部手术、心脏手术易引发细菌移位或污染入血)。
一、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
革兰阳性菌是常见的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它可通过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侵入人体,进而引发急性败血症。例如,皮肤有疖肿等感染病灶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败血症。肺炎链球菌也是导致急性败血症的革兰阳性菌之一,它常引起肺炎,若病情控制不佳,细菌可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
革兰阴性菌中的大肠杆菌较为常见,它在肠道内正常定植,但当肠道屏障功能受损等情况发生时,大肠杆菌可移位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铜绿假单胞菌也是革兰阴性菌,在医院环境中,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长期住院、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易受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引发败血症,该菌常存在于医院的环境中,如水龙头、医疗器械等表面。
2.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也可引起急性败血症,如EB病毒,它可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在病情严重时可能引发败血症样表现。此外,巨细胞病毒感染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容易扩散进入血液引发急性败血症。
3.真菌感染
念珠菌是常见的真菌病原体,在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易发生感染。例如,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后,由于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口腔、肠道等部位的念珠菌可能大量繁殖并侵入血液,引发急性败血症。曲霉菌也是一种可导致急性败血症的真菌,常在有基础肺部疾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情况的患者中发生感染,真菌孢子可通过呼吸道等途径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
二、宿主因素
1.年龄因素
新生儿: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皮肤、黏膜屏障功能较弱,容易受到病原体入侵。例如,产时或产后的感染可导致新生儿急性败血症,如母亲在分娩过程中有感染等情况,新生儿经产道时易被感染。早产儿由于免疫功能更不成熟,发生急性败血症的风险更高,其皮肤薄嫩,更易发生破损,且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较低,对抗病原体的能力差。
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下降,如T细胞功能减退,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吞噬等功能减弱。同时,老年人常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进一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使老年人更容易发生急性败血症。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增加了感染后发展为败血症的风险。
2.基础疾病因素
恶性肿瘤: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由于肿瘤细胞的侵袭以及接受放化疗等治疗,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例如,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正常的免疫细胞生成减少,同时放化疗进一步抑制免疫系统,使得患者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感染,进而引发急性败血症。
慢性肝肾疾病:慢性肝病患者如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蛋白功能下降,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同时肝脏的解毒、免疫等功能受损。慢性肾病患者,如肾功能衰竭患者,体内代谢废物积聚,免疫功能紊乱,且常需要长期透析等治疗,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容易发生急性败血症。例如,慢性肾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皮肤感染后病原体易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
3.免疫功能低下状态
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如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被抑制,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大大降低,容易发生各种病原体感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急性败血症。
艾滋病患者: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CD4+T淋巴细胞,使得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几乎丧失了对各种病原体的抵抗能力,极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如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念珠菌感染等,进而发展为急性败血症。
三、侵入性操作因素
1.血管内导管相关操作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导管成为细菌侵入血液的途径。细菌可沿着导管表面定植并进入血液,尤其是在导管护理不当,如导管接头被污染等情况下,更易引发急性败血症。例如,在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时,如果手卫生不规范,或者导管接头消毒不彻底,细菌可通过导管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败血症发生。
动脉导管留置:动脉导管留置同样存在感染风险,细菌可经动脉导管进入血液。对于需要长期监测动脉血压等的患者,如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动脉导管留置时间较长时,发生急性败血症的可能性增加。
2.手术操作因素
腹部手术:腹部手术如胃肠道手术,由于胃肠道内存在大量细菌,手术过程中可能导致胃肠道细菌移位。例如,胃癌手术中,胃肠道的细菌可能进入腹腔,进而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肝胆手术中,胆道内的细菌也可能因手术操作而进入血液,尤其是当胆道存在感染时,手术操作更易导致细菌入血引发急性败血症。
心脏手术:心脏手术属于侵入性较强的操作,在手术过程中,心脏暴露于体外循环等环境中,容易受到细菌污染。例如,心脏瓣膜置换术等手术,术后患者发生急性败血症的风险较高,细菌可通过手术创口或血液循环途径进入血液引发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