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瘤即颅内肿瘤,包括原发性和转移性,有多种分类,病因涉及遗传、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临床表现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和局灶性症状,诊断靠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不同人群在脑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中有不同特点。
一、脑瘤的分类
1.原发性脑瘤
神经上皮组织肿瘤:这是最常见的一类原发性脑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等。星形细胞瘤根据恶性程度不同又可分为Ⅰ-Ⅳ级,低级别的星形细胞瘤生长相对缓慢,高级别的则侵袭性强。
脑膜瘤:起源于脑膜上皮细胞,大多为良性肿瘤,但也有少数会恶变。好发于中年人,女性相对多见。
神经鞘瘤:如听神经鞘瘤,起源于听神经的雪旺细胞,多见于成年人,可引起听力下降等症状。
2.转移性脑瘤: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形成,常见的原发肿瘤有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等。转移性脑瘤的发生与肿瘤细胞的血行转移等途径有关,在肿瘤患者的尸检中,约有10%-20%存在颅内转移。
二、脑瘤的病因
1.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综合征与脑瘤的发生相关,如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其体内存在基因缺陷,患神经纤维瘤、胶质瘤等脑瘤的风险显著增加。
2.物理因素
电离辐射:长期接触电离辐射,如接受头部放疗的患者,后续发生脑瘤的风险会升高。例如,因淋巴瘤等疾病接受过头颅放疗的患者,若干年后发生继发性脑瘤的几率比一般人群高。
外伤:虽然头部外伤与脑瘤的直接因果关系尚不十分明确,但有研究提示严重头部外伤可能与某些脑瘤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3.化学因素:一些化学物质可能与脑瘤的发生有关,如长期接触某些有机溶剂、染发剂中的某些成分等,但具体的致病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4.生物因素:某些病毒感染可能与脑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例如EB病毒与某些淋巴瘤的发生相关,而淋巴瘤也可转移至颅内形成转移性脑瘤,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
三、脑瘤的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症状
头痛:是常见症状之一,多为持续性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程度会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一般在清晨时较为明显,这是因为卧位时颅内压相对较高,起床活动后可能会有所缓解。
呕吐:通常为喷射性呕吐,与进食无关,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引起的。
视神经乳头水肿:这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通过眼底检查可以发现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缘模糊等表现,长期的视神经乳头水肿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2.局灶性症状
运动功能障碍:如果肿瘤位于大脑运动区附近,可能会引起对侧肢体的肌力下降、瘫痪等。例如,肿瘤靠近左侧大脑运动区,可能导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甚至偏瘫。
感觉障碍:肿瘤累及感觉传导通路时,可出现对侧肢体的感觉减退、麻木等。比如感觉皮层受到肿瘤压迫,会出现相应部位的感觉异常。
语言障碍:若肿瘤位于优势半球(通常为左侧大脑半球)的语言中枢区域,会导致患者出现语言表达困难(运动性失语)或理解障碍(感觉性失语)等。
癫痫发作:部分脑瘤患者会出现癫痫发作,可为局灶性发作或全身性大发作。癫痫发作可能是脑瘤的首发症状,也可能在病程中出现。
四、脑瘤的诊断
1.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是初步筛查脑瘤的常用方法,可发现颅内是否有异常密度影,初步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等。例如,能清晰显示实性肿瘤的高密度影、囊性肿瘤的低密度影等。
头颅MRI:对脑瘤的诊断价值更高,尤其是对于颅后窝、脑干等部位的肿瘤,MRI具有更好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通过增强扫描,还可以更明确地判断肿瘤的血供情况,区分肿瘤与水肿等。
2.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脑瘤的金标准。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或穿刺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分级等。例如,对于星形细胞瘤,通过病理检查可以确定其是Ⅰ级还是Ⅳ级等不同恶性程度的类型。
五、脑瘤的治疗
1.手术治疗:尽可能地切除肿瘤组织是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对于良性肿瘤,如位置合适、能够完整切除的脑膜瘤,手术切除后有可能达到治愈的效果。对于恶性肿瘤,手术可以减轻肿瘤负荷,为后续的综合治疗创造条件。
2.放射治疗:包括普通放疗、立体定向放疗等。对于恶性程度较高的脑瘤,术后常需要进行放射治疗以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例如,胶质瘤术后多数需要辅助放疗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立体定向放疗如伽玛刀、射波刀等,适用于一些位置特殊、手术难以完全切除或复发的脑瘤,能够精准地聚焦肿瘤组织进行照射。
3.化学治疗:对于一些恶性脑瘤,如高级别胶质瘤等,化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使用化疗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不过,化疗药物可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脑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都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儿童脑瘤的病理类型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多以髓母细胞瘤等较为常见;女性在一些与激素相关的脑瘤(如垂体瘤中部分受激素影响的类型)的发生上可能有一定差异;长期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体的免疫力,间接与脑瘤的发生有一定关联;有家族脑瘤遗传病史的人群需要更加密切地进行监测,以便早期发现脑瘤。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脑瘤患者,在治疗中更要注重保护患儿的神经功能和生长发育等;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脑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以及治疗对基础疾病的影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