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常见并发症,定义为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以上疼痛,发病机制涉及神经损伤和中枢敏化,高危人群有老年人等,临床表现为特定疼痛特点和伴随症状,诊断靠病史体格检查等,非药物干预有神经阻滞、物理、心理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糖尿病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发病机制
神经损伤机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直接侵犯神经,导致神经纤维变性、坏死,神经传导功能异常。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可引起神经节细胞的凋亡,破坏神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此外,炎症反应在PHN的发病中也起重要作用,局部炎症因子如前列腺素、缓激肽等释放增加,进一步加重神经的损伤和疼痛敏感性。
中枢敏化机制:外周神经损伤后,脊髓背角神经元发生可塑性改变,产生中枢敏化。中枢敏化表现为脊髓背角神经元对痛觉刺激的阈值降低,兴奋性增高,即使正常的刺激也能引起剧烈的疼痛感觉。同时,中枢神经系统的下行调制系统功能失调,也参与了PHN中枢敏化的形成。
高危人群及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免疫力下降,患带状疱疹后发生PHN的风险增加。老年人由于神经修复能力减弱,神经损伤后更容易出现持续的疼痛症状。一般来说,50岁以上的人群患带状疱疹后PHN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
带状疱疹病情严重程度:带状疱疹皮疹范围越广、疼痛程度越重,发生PHN的可能性越大。急性期疼痛剧烈、出现疱疹后神经炎症反应明显的患者,后续发生PHN的风险更高。例如,出现广泛的皮肤疱疹、伴有严重的神经痛症状,如电击样、刀割样疼痛的患者,PHN的发生率显著升高。
其他因素: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免疫抑制患者(包括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患者等),由于自身免疫力低下,患带状疱疹后PHN的发生率也较高。此外,精神压力大、睡眠障碍等因素也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PHN的发生风险。
临床表现
疼痛特点:PHN的疼痛通常为持续性疼痛,可伴有阵发性加剧。疼痛性质多样,常见的有灼痛、刺痛、刀割样痛、电击样痛等。疼痛部位一般与既往带状疱疹皮疹分布区域一致,可在皮疹消退后持续存在,疼痛程度轻重不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睡眠、情绪、日常活动等。
伴随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感觉异常,如皮肤感觉过敏(轻微的触摸或温度变化就会引起明显的疼痛不适)或感觉减退(皮肤对刺激的感觉不敏感)。长期的PHN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因为慢性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等。
诊断方法
病史和体格检查:详细询问患者的带状疱疹发病情况,包括皮疹出现的时间、部位、治疗经过等,以及疼痛的特点、持续时间等。体格检查主要检查皮疹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痛觉阈值等情况,通过触摸、温度刺激等方法评估患者的感觉异常情况。
辅助检查:一般来说,PHN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通常不需要特殊的实验室检查。但在一些不典型病例或需要排除其他疾病时,可能会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如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皮肤活检等,以评估神经的功能状态和结构变化。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发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降低等异常表现,有助于辅助诊断PHN。
治疗与管理(非药物干预部分)
神经阻滞治疗:通过将局部麻醉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注射到神经周围,阻断神经传导,缓解疼痛。例如,硬膜外腔阻滞、椎旁神经阻滞等方法,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神经阻滞部位。神经阻滞治疗需要由专业的疼痛科医生操作,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物理治疗:包括激光治疗、红外线治疗、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等。激光治疗和红外线治疗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TENS则是通过低强度的电流刺激神经,干扰疼痛信号的传导,达到止痛的目的。物理治疗一般需要在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心理干预:由于PHN患者长期受疼痛困扰,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干预非常重要。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对疼痛的认知和应对方式,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例如,通过引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心理疏导等,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疼痛的耐受能力。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患PHN后,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安全和耐受性。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避免使用可能对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老年人在治疗过程中的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老年人由于可能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在治疗PHN的同时要注意与其他疾病治疗的相互影响。
儿童:儿童患带状疱疹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带状疱疹后PHN的情况也需要重视。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治疗时要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方法,如物理治疗等相对温和的治疗手段。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由于疼痛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需要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安抚。在药物治疗方面要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患带状疱疹后PHN的风险较高,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血糖水平,因为高血糖会影响伤口愈合和神经修复。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考虑到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的血管病变等情况,神经阻滞治疗等有创操作需要更加谨慎,避免加重局部缺血等情况。同时,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对血糖的影响以及与降糖药物的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