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有不同症状表现,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可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预防应对,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脱发的定义与分类
脱发是指头发脱落的现象,可分为生理性脱发和病理性脱发。生理性脱发是正常的新陈代谢,每天脱落50-100根头发属于正常范围。病理性脱发则是超出正常代谢范围的头发大量脱落,常见类型有雄激素性脱发、斑秃等。雄激素性脱发多见于青春期及青春期后男性,主要与雄激素水平及遗传因素有关;斑秃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圆形或椭圆形脱发区,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情绪应激等有关。
二、脱发的常见症状表现
(一)雄激素性脱发症状
男性患者通常从前额两侧头发开始变得纤细、稀疏,逐渐向头顶延伸,额部发际线后移,头顶头发也逐渐稀疏,严重时仅枕部及两侧颞部保留剩余头发。女性患者症状相对较轻,多表现为头顶头发稀疏,发际线一般不后移,但头发整体密度降低。
(二)斑秃症状
斑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典型表现为头皮出现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脱发区,脱发区皮肤光滑,无炎症、鳞屑等异常。病情严重者可发展为全秃,即整个头皮头发全部脱落;极少数患者可进展为普秃,除头皮头发脱落外,眉毛、睫毛、胡须、腋毛等全身毛发均可脱落。
三、脱发的相关影响因素
(一)年龄因素
儿童期:某些先天性疾病可能导致儿童脱发,如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患儿除脱发外,还可能伴有牙齿发育异常、汗腺缺乏等表现;另外,儿童期如果营养摄入不均衡,缺乏蛋白质、维生素B族等营养素,也可能出现脱发情况。
青春期:雄激素水平升高是青春期男性雄激素性脱发的重要因素,而青春期女性如果存在内分泌紊乱,如多囊卵巢综合征,也可能出现脱发症状,表现为头顶头发稀疏等。
中老年期:随着年龄增长,毛囊逐渐萎缩,头发的生长周期发生变化,生理性脱发增多,同时一些中老年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可能导致脱发发生率增加。
(二)性别因素
男性和女性在脱发类型及原因上有一定差异。男性雄激素性脱发更为常见,与雄激素作用密切相关;女性除雄激素性脱发外,内分泌因素如妊娠、产后、更年期等引起的内分泌变化也容易导致脱发,例如产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急剧变化,可能出现大量脱发,但多数在产后6-9个月可自行恢复。
(三)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方面:长期挑食、节食导致蛋白质、维生素(如维生素B2、B6等)、矿物质(如锌等)摄入不足,会影响头发的正常生长,导致脱发。例如缺乏蛋白质会使头发的主要组成成分角蛋白合成减少,头发变得脆弱易脱落;缺乏锌元素会影响毛囊的正常代谢。
作息习惯: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和毛囊的正常生理功能。研究表明,熬夜会导致激素分泌失衡,影响毛囊的血液供应,进而引起脱发。
精神压力: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人体会分泌应激激素,如皮质醇等,这些激素会影响毛囊的生长周期,导致头发进入休止期,从而引起脱发。例如一些面临重大考试、工作压力大的人群,脱发发生率相对较高。
(四)病史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毛囊,可出现脱发症状,脱发表现多样,可能是弥漫性脱发等。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新陈代谢和毛囊的生长,导致头发干燥、稀疏、脱落;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也可能出现微血管病变,影响头皮毛囊的血液供应,引起脱发。
四、脱发的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方法
医生通常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包括脱发的发生时间、速度、家族史等,然后进行体格检查,观察脱发区域的皮肤情况、头发的形态等。对于一些复杂情况,可能会进行实验室检查,如雄激素水平检测(用于雄激素性脱发的辅助诊断)、自身抗体检测(用于斑秃等自身免疫相关脱发的辅助诊断)、微量元素检测(了解是否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等。
(二)鉴别诊断
雄激素性脱发与斑秃的鉴别:雄激素性脱发有典型的额颞部发际线后移及头顶稀疏表现,发病缓慢;斑秃有突然出现的圆形或椭圆形脱发区,进展相对较快,且脱发区皮肤光滑,无炎症表现,可据此进行鉴别。
生理性脱发与病理性脱发的鉴别:生理性脱发每天脱落头发数量在50-100根范围内,且头发整体密度无明显降低;病理性脱发脱落头发数量超出正常范围,且伴有头发密度明显降低等异常表现。
五、脱发的预防与应对建议
(一)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充足供应,例如菠菜富含维生素A、C及铁等,有助于头发健康;坚果类食物富含锌等微量元素,可适当食用。
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每天7-8小时的充足睡眠,有利于身体各系统包括毛囊的正常修复和功能维持。
减轻精神压力: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如瑜伽、慢跑等)、冥想、与他人交流等方式缓解精神压力,保持心情舒畅。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毛囊的营养供应;冥想有助于放松身心,调节内分泌。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脱发多与营养缺乏或先天性疾病有关,家长应注意保证儿童饮食营养均衡,若发现儿童脱发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先天性疾病等情况。例如对于挑食的儿童,家长要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相应的营养素。
孕妇及产后女性:孕妇在孕期要注意营养补充,产后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平稳,一般产后脱发多可自行恢复,但如果脱发严重或长期不恢复,应及时就医。例如产后女性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红枣等,有助于头发恢复。
中老年人群:中老年人群要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引起脱发的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等。同时,可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头部按摩,促进头部血液循环,例如用指腹轻轻按摩头皮,每次10-15分钟,每天1-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