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症状表现包括疼痛(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老年人多见,女性略高,长期过度活动等人群易出现)、肩关节活动受限(中老年人及长期缺乏锻炼者更易出现);体征检查有压痛(不同人群压痛部位等有差异)、肩关节周围肌肉萎缩(中老年人等易出现);影像学检查中X线早期无异常,中晚期可见软组织钙化等,MRI可清晰显示软组织病变;结合病史包括既往肩部受伤史(受伤后恢复情况影响发病概率)、职业与生活习惯(长期肩部过度使用、不良生活习惯等易引发)。
一、症状表现
1.疼痛
特点:早期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之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
年龄与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老年人相对多见,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特殊的生理阶段及生活方式等有关,如更年期女性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肩部组织代谢等。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生活方式的人群更易出现肩部疼痛,例如经常从事需要反复肩部外展、上举等动作的工作或运动的人,像画家、运动员等。
2.肩关节活动受限
表现: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
不同年龄差异:儿童相对少见肩关节活动受限情况,中老年人因肩关节退变等因素,活动受限出现的概率更高,且恢复相对较慢;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激素变化可能导致肩关节周围组织弹性等改变,活动受限可能更易发生。
生活方式关联:长期缺乏肩部运动锻炼的人,肩关节活动度本身相对较小,更容易在患病时出现明显的活动受限,而经常进行肩部灵活运动锻炼的人,肩关节活动度好,患病后相对活动受限程度可能较轻。
二、体征检查
1.压痛
常见压痛部位:压痛多发生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沟处、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年龄相关特点:不同年龄人群压痛部位可能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中老年人由于肩部组织退变等,压痛可能更明显,儿童则极少出现因肩周炎导致的明显压痛。
性别与生活方式影响:女性若长期有肩部过度劳累等情况,相应压痛部位可能更敏感;生活方式不健康、肩部经常受伤的人,压痛部位可能范围更广或程度更重。
2.肩关节周围肌肉萎缩
表现: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无明显萎缩,病情发展较长时间后可出现肌肉萎缩,肩峰突起,上臂上举不便,后伸不利等情况。
年龄差异:儿童一般不会出现肩关节周围肌肉萎缩,中老年人由于肩部疾病病程较长等因素,更容易出现肌肉萎缩;青少年若患病,若病程迁延也可能出现肌肉萎缩,但相对概率低于中老年人。
性别与生活方式关联:女性若患病后恢复不及时,肌肉萎缩可能相对更易发生;长期不活动、营养不良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肌肉萎缩出现的风险更高。
三、影像学检查辅助判断
1.X线检查
表现:早期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中晚期可见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钙化影,肩关节间隙变窄,肱骨头上移等情况,对于排除其他肩部骨性病变有重要意义,如排除肩关节骨折、肿瘤等疾病。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肩部X线表现与成人不同,儿童骨骼处于发育阶段,肩周炎在儿童中较少见,X线主要用于排除其他儿童肩部常见疾病;中老年人X线表现更易出现上述所说的软组织钙化、关节间隙改变等情况。
性别与生活方式关联:女性若有长期肩部劳损等情况,中晚期X线可能更早出现相应改变;生活方式不健康、经常肩部受伤的人,X线检查可能更早发现肩部结构的异常变化。
2.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表现:可清晰显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如肌腱、滑囊等的病变情况,如肩袖损伤、肩关节囊粘连增厚等,对于早期肩周炎的诊断有一定价值,能更细致地观察肩部软组织结构的改变。
年龄相关特点:儿童肩部MRI检查用于肩周炎诊断时相对较少,主要用于排除其他儿童肩部疾病;中老年人通过MRI检查能更精准地发现肩周炎导致的肩部软组织病变情况,对于病情评估更有帮助。
性别与生活方式影响:女性由于生理特点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在肩周炎早期可能通过MRI更早发现软组织的异常改变;生活方式中经常进行高强度肩部运动的人,MRI检查更易发现肩部软组织因过度使用导致的病变,需与肩周炎相鉴别。
四、结合病史综合判断
1.既往肩部病史
有肩部受伤史:曾经有过肩部骨折、脱位等损伤的人,后续发生肩周炎的概率相对较高,因为肩部受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粘连等情况,增加了肩周炎的发病风险。不同年龄人群受伤后恢复情况不同,儿童肩部受伤后恢复相对较快且发生肩周炎的概率低,但中老年人受伤后恢复慢,更容易遗留肩关节功能障碍进而发展为肩周炎;女性若肩部受伤后康复不规范,也更易引发肩周炎。
无肩部明显受伤史:但长期肩部过度使用等情况也可能逐渐引发肩周炎,比如长期从事打字工作的人,肩部长期保持同一姿势,肩部肌肉、肌腱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也会增加肩周炎的发病风险,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能出现,只是不同生活方式下概率有差异。
2.职业与生活习惯
职业因素:如长期伏案工作者、纺织工人、理发师等,由于肩部经常处于固定姿势或反复进行某些动作,肩部肌肉劳损机会多,患肩周炎的可能性较大。不同职业的人群患病概率不同,从事重体力肩部劳动的人群相对更易患病,而办公室文职人员若长期不良姿势也易发病;男性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强度大的职业,患肩周炎概率可能高于从事相对轻松职业的男性,但女性在一些需要肩部细致操作的职业中也易患病。
生活习惯因素:长期缺乏运动、肩部保暖不当等生活习惯也与肩周炎发生相关。不爱运动的人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弱,关节灵活性差,容易患病;肩部经常受凉的人,肩部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也会增加肩周炎的发病几率,各年龄、性别人群均受生活习惯影响,只是不同生活习惯下发病风险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