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神经源性膀胱

来源:民福康

神经源性膀胱是神经系统病变致膀胱尿道功能紊乱的疾病,病因包括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分为痉挛性/弛缓性膀胱及低/高顺应性膀胱等类型,有排尿及并发症表现,通过病史、体格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有保守(间歇性导尿、药物、膀胱训练)和手术(膀胱扩大、尿流改道)等方法。

一、定义

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类由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性疾病,也被称为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其主要是由于控制膀胱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从而导致膀胱和尿道的协调功能发生紊乱,进而出现一系列排尿症状及并发症。

二、病因

1.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脑血管意外:如脑出血、脑梗死等,病变累及控制排尿的脑区,可影响膀胱的神经调控。例如,脑出血患者若出血部位涉及额叶、顶叶等与排尿相关的脑区,可能导致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损伤: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导致的脊髓损伤较为常见,脊髓损伤平面不同,对膀胱功能的影响程度不同。如颈髓损伤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膀胱功能障碍,因为其影响的神经节段更高,对排尿反射弧的影响范围更广。

脑部肿瘤:颅内肿瘤压迫周围脑组织,影响神经传导通路,进而影响膀胱功能。例如垂体瘤等肿瘤,可能通过影响相关神经内分泌调节,导致神经源性膀胱。

2.周围神经系统病变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长期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可损害周围神经,包括支配膀胱的神经。随着病程延长,约有30%-8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神经源性膀胱相关症状,主要是因为高血糖引起神经纤维的代谢紊乱、缺血缺氧等,导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

盆腔手术损伤:如直肠癌根治术、子宫切除术等盆腔手术,可能误伤支配膀胱的周围神经,导致术后出现神经源性膀胱。例如直肠癌根治术时,可能损伤盆丛神经,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

三、分类

1.根据膀胱功能特点分类

痉挛性膀胱:多见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如脊髓损伤(颈段和胸段)、脑血管意外等。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对脊髓排尿中枢的抑制作用减弱,脊髓排尿中枢兴奋性增高,导致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容量减小,患者表现为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每次排尿量少。

弛缓性膀胱:常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如多发性神经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下运动神经元受损,膀胱逼尿肌失去神经支配,处于松弛状态,膀胱容量增大,患者表现为排尿困难、尿潴留,容易发生尿路感染。

2.根据尿道功能特点分类

低顺应性膀胱:膀胱逼尿肌无反射或反射低下,膀胱容量小,顺应性差,膀胱内压容易升高,多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或严重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晚期。例如脊髓损伤患者晚期,可能发展为低顺应性膀胱,容易引起上尿路损害,如肾积水、肾功能不全等。

高顺应性膀胱: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容量增大,顺应性增高,多见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早期。如脊髓损伤早期,可能先出现高顺应性膀胱,若不及时处理,后期可能逐渐发展为低顺应性膀胱。

四、临床表现

1.排尿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痉挛性膀胱患者常见,由于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容量减小,容易出现尿频、尿急,部分患者可能合并尿道括约肌痉挛,出现尿痛。

排尿困难、尿潴留:弛缓性膀胱及低顺应性膀胱患者常见,表现为排尿费力,尿线变细,排尿时间延长,严重时出现尿潴留,即膀胱内大量尿液无法排出。

尿失禁:可分为真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等。真性尿失禁多见于痉挛性膀胱,由于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膀胱内压超过尿道阻力,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充盈性尿失禁多见于尿潴留患者,膀胱过度充盈,尿液不自主溢出。

2.并发症表现

泌尿系统感染:由于尿液潴留,细菌容易在膀胱内滋生繁殖,患者可出现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长期反复感染可导致肾盂肾炎,进一步损害肾功能。

上尿路损害:长期尿潴留或膀胱高压可导致尿液反流至输尿管、肾盂,引起肾积水,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肾功能不全。例如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出现双侧肾积水时,可表现为腰部胀痛、肾功能减退等。

五、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神经系统疾病史,如是否有脑卒中、脊髓损伤、糖尿病等病史,以及起病时间、病情发展过程等。例如,糖尿病患者出现排尿异常,需考虑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导致神经源性膀胱的可能。

了解排尿症状的具体表现,如排尿频率、每次排尿量、是否有尿失禁、排尿困难等情况。

2.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检查患者的肌力、肌张力、感觉、反射等情况,尤其是会阴部感觉、肛门括约肌张力等,以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病变及病变的部位和程度。例如,肛门括约肌张力减低可能提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泌尿系统检查:检查膀胱是否膨胀,可通过耻骨上区叩诊判断膀胱充盈程度;检查尿道外口情况,有无狭窄等异常。

3.辅助检查

尿流动力学检查:是诊断神经源性膀胱的重要方法,可测定膀胱压力、尿流率等指标。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以明确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功能状态,区分膀胱是痉挛性还是弛缓性等。例如,通过膀胱压力-流率测定,可以判断膀胱出口是否梗阻及逼尿肌的功能状态。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观察膀胱的形态、容量、残余尿量等情况。残余尿量增多提示膀胱排空障碍,如经腹超声测量残余尿量,正常残余尿量应小于50ml,若残余尿量增多,提示可能存在神经源性膀胱导致的排尿功能障碍。

CT或MRI检查:有助于发现中枢神经系统或盆腔内的病变,如肿瘤、脊髓病变等。例如,MRI检查对脊髓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以清晰显示脊髓的形态、结构,有助于明确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

六、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

间歇性导尿:对于尿潴留患者,可采用间歇性导尿的方法,定期排空膀胱,减少尿液潴留,降低泌尿系统感染及上尿路损害的风险。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操作时需注意无菌操作,儿童患者操作时要更加轻柔,避免损伤尿道。一般建议成年患者可每4-6小时导尿一次,具体间隔时间可根据患者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等调整。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药物。例如,对于痉挛性膀胱患者,可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奥昔布宁等,抑制逼尿肌收缩,缓解尿频、尿急等症状;对于弛缓性膀胱患者,可使用拟胆碱能药物,如新斯的明等,促进逼尿肌收缩,但药物使用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尤其要注意儿童患者的药物禁忌。

膀胱训练:通过定时排尿、盆底肌训练等方法,重建膀胱的排尿反射。例如,指导患者定时排尿,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进行盆底肌训练,增强盆底肌的力量,有助于改善排尿功能。对于儿童患者,膀胱训练需要家长的配合,逐步帮助患儿建立正常的排尿习惯。

2.手术治疗

膀胱扩大术:适用于膀胱容量过小、顺应性差的患者,通过手术扩大膀胱容量,改善膀胱的顺应性。例如,对于低顺应性膀胱患者,可采用肠膀胱扩大术等方法,但手术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肠道并发症等,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尿流改道术:对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尿流改道术,如耻骨上膀胱造瘘术等,以引流尿液,保护肾功能。耻骨上膀胱造瘘术适用于长期需要引流尿液的患者,尤其是合并上尿路损害的患者,但术后需要注意造瘘口的护理,防止感染等并发症。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糖尿病性神经病
糖尿病性神经病主要是指患者血糖水平控制不佳而引起的神经损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神经源性膀胱该如何治疗?
王永兴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M受体阻滞剂或者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选择膀胱内灌注抗胆碱能药物或者C纤维阻滞剂等干预病情。患者也可以联合针灸、电刺激等方法改善症状。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则需要考虑进行手术治疗,从而重建储尿功能或者重建排尿功能等。患者恢复期间还应该配合医生进行正
神经源性膀胱怎么恢复?
丁森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神经源性膀胱可以通过手法辅助排尿的方式来恢复,例如扳机点排尿,必要时也可以进行导尿治疗,例如留置导尿管,由于男性长期使用会出现并发症,所以适合短期留置导尿管,若需要长期导尿,可以使用膀胱造瘘。其次神经源性膀胱还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恢复,例如酒石酸托特罗定片,能够改善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情况。对于以上治疗无
神经源性膀胱有哪些症状?
王永兴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可出现下尿路功能障碍,表现为尿急、尿频、尿失禁、排尿困难、尿潴留等。患者膀胱可有异常感觉,比如膀胱充盈感;也可能出现腰痛、盆底疼痛、血尿、脓尿等症状。部分患者伴随性功能障碍、肠道症状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确诊患病的人群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M受体阻断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等
女性神经源性膀胱症状?
丁森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女性患神经源性膀胱主要会引起下尿路症状,如储尿期出现尿急、尿频、尿失禁;排尿期会引起排尿困难、膀胱排空不全及尿潴留,排尿后以尿后滴沥表现为主;其次,还可能会出现膀胱充盈感及尿意等感觉异常。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腰部疼痛、盆底疼痛、血尿以及脓尿等表现。另外,患者还可能会伴随性欲减退、直肠感觉异常或者肢体感觉
神经源性膀胱能自愈吗?
刘征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神经源性膀胱一般不能自愈。其发病原因非常复杂,可能与脑血管意外、颅内肿瘤或是脊髓病变、感染、免疫紊乱等因素有关,上述因素会造成膀胱或尿道功能障碍,从而引起神经源性膀胱。如果患者长时间没有得到治疗,可能会引起尿路感染、肾衰竭、膀胱输尿管反流等并发症。患者应该积极采取对症治疗,可通过膀胱内药物灌注或是服
经常尿不尽什么原因
薄海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经常尿不尽可能是由尿路感染、前列腺问题、膀胱功能问题等原因导致。 1、尿路感染 尿道炎、膀胱炎等尿路感染可引起尿频、尿急、尿不尽等症状。 2、前列腺问题 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前列腺疾病可能压迫尿道,导致尿不尽。 3、膀胱功能问题 膀胱过度活动症、神经源性膀胱等可影响膀胱收缩功能,引起尿不尽。 如果
男人尿频,尿急会是尿道炎吗
薄海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男性尿频和尿急可能是尿道炎引起的,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的。 尿道炎主要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毛滴虫等病原体感染有关,可导致尿道黏膜充血水肿,从而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但是尿频和尿急也可能由其他原因造成的,如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膀胱结石、神经源性膀胱、糖尿病等,所以不能直接诊断为尿道炎。 如
慢性肾盂肾炎是怎么回事
张昱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慢性肾盂肾炎的主要病因是尿路感染,其可能是解剖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创性操作、糖尿病等因素诱发,具体如下: 一、主要病因 对于出现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尿道感染患者,病菌不容易被清除,容易出现尿路感染迁延,慢性肾盂肾炎的情况。 二、诱发因素 1.解剖结构和功能异常 如果是患者出现尿路阻
腺性膀胱炎是怎么回事
薄海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腺性膀胱炎通常是由于下尿路感染、下尿路功能异常以及肿瘤等原因引起的。 1、下尿路感染 如果患者的膀胱长时间受到细菌的感染,可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膀胱移行上皮发生化生,并转化为腺上皮,从而形成腺性膀胱炎。 2、下尿路功能异常 若患者出现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等疾病,容易引起下尿路梗阻,导致功能异常,影
什么是神经源性膀胱
薄海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神经源性膀胱是指患者在出现神经病变的同时还存在下尿路功能障碍。 神经源性膀胱可能是由脑血管意外、颅脑肿瘤、脑瘫、基底节病变、多系统萎缩、糖尿病、脊髓灰质炎等原因导致的,患者可出现膀胱充盈感、尿频、尿失禁、尿潴留、遗尿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腰痛、盆腔疼痛、血尿、脓尿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M受体阻断
神经源性膀胱是怎么引起的
何峰 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引起神经源性膀胱最终原因就是神经病变,包括中枢神经病变,还有周围神经病变,最后结果就会导致膀胱功能不能正常发挥,这就是神经源性膀胱。中枢方面神经的病变,比如像脑血管疾病还有脑部本身问题,脑部肿瘤,然后脊髓脊柱方面问题,比如脊柱肿瘤,脊髓、椎间盘狭窄、椎间盘突出等等这些,都可以造成神经系统病变。另外,在膀胱周围有周围神经病变也可以导致,这个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标准
何峰 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要是针对神经功能判断,还有由此造成一些损害来进行诊断。第一个就要测定膀胱功能,最常用检查就是尿流动力学。尿流动力学可以检测到膀胱逼尿肌收缩力量以及尿道产生阻力等等。如果膀胱逼尿肌收缩力明显低于正常值,就可以诊断有神经源性膀胱。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膀胱出现一种不由自主收缩,这个也是一种异常现象,也是一种神
神经源性膀胱的基本治疗原则
张鹏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第一、以保护肾脏功能为主,肾功能完好才能维持后续的治疗,是比较重要的。第二、需要增加膀胱容量,降低膀胱压力,以强化控尿能力。如果患者的膀胱功能受到影响则无法存尿,会对正常生活造成影响。第三、排尿,如果能够正常存尿、正常控尿,排尿只需要通过导尿可以解决。患者可以考虑自家清洁导尿。除此之外,也可以选择长期留置尿管、膀胱造瘘。
什么是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陈峰 副主任医师
九江市中医医院 三甲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是指由于神经病变,导致膀胱的功能出现障碍。一般会表现为膀胱过度活动,或者表现为膀胱活动减弱。其中膀胱过度活动,一般是指膀胱频繁收缩,患者表现为尿频、尿急症状。膀胱内有少量尿液,膀胱就会通过收缩让尿液排出。而膀胱活动障碍是指膀胱的收缩能力减弱,导致尿液无法排出,严重者可出现排尿不出的现象。
神经源性膀胱是怎么回事?
陈峰 副主任医师
九江市中医医院 三甲
神经源性膀胱是指由于神经病变,导致膀胱功能障碍,可表现为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这种情况患者会出现尿频、尿急症状。这是因为由于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当膀胱内有少量尿液的时候,就会产生尿意,这种情况患者就会表现为尿频、尿急。神经源性膀胱还可表现为膀胱逼尿肌活动减弱,就会导致膀胱内尿液无法顺利的排出,从而积聚在膀胱内。可出现小腹胀痛不适,严重者可引
神经源性膀胱
陈峰 副主任医师
九江市中医医院 三甲
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或者尿道功能障碍,即储存尿液或者排泄尿液功能障碍。其病因包括中枢神经受损、外周神经系统病变和医源性操作。患者临床表现在储尿期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期主要表现为排尿前等待、尿线变细、排尿费力、间断性排尿,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尿潴留。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