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肾患者生存期受多种因素影响,个体差异较大,早期干预可显著延长寿命。

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肾脏疾病,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和隐性多囊肾病。显性类型患者多在30-40岁出现症状,早期若通过控制血压、调整饮食、避免肾毒性药物等措施,多数可存活至50岁以上,部分接近正常寿命。隐性类型多见于新生儿或儿童期,病情进展迅速,生存期较短,部分患儿在婴儿期即因肾功能衰竭或呼吸窘迫危及生命。
疾病进展至终末期时,患者需依赖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规范治疗可延长生存期,如遵医嘱使用托伐普坦延缓囊肿增长,或通过肾移植重建肾功能。
定期监测肾功能、控制并发症是延长寿命的关键。患者需每3-6个月复查肾脏超声和肾功能,严格管理高血压、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