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的诊治需先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治疗方法通常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手术治疗等。

一、诊断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受伤机制,如是高处坠落、重物砸压还是扭伤等情况,不同的受伤机制对跟骨骨折的类型判断有重要提示作用。对于儿童患者,要了解其近期活动情况,排除是否有暴力外伤史;对于老年患者,需询问是否有骨质疏松相关病史,因为骨质疏松可能增加跟骨骨折的发生风险且影响治疗决策。
2、体格检查
观察跟部外观,有无畸形、肿胀、皮下瘀斑等。跟骨骨折时常见足跟部肿胀明显,皮肤可能出现张力性水疱。检查压痛部位,跟骨骨折处有明显压痛。评估足部的感觉、运动功能,排除是否合并神经损伤等情况。例如,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判断血运是否正常。
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跟骨骨折初步诊断的常用方法,可显示跟骨的大体形态、骨折线的位置等。能初步判断骨折的类型,如跟骨结节纵行骨折、跟骨体骨折等常见类型可通过X线平片初步识别。CT检查对于跟骨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清晰显示跟骨骨折的细微结构,如跟骨的关节面是否受累、骨折块的移位情况等。通过三维CT重建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跟骨的立体结构,有助于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对于儿童跟骨骨折,CT检查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对于肥胖或复杂骨折的老年患者,CT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以辅助诊断和治疗规划。
二、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跟骨骨折初期需严格制动,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患足6-8周,避免负重行走以防移位。卧床时抬高患肢至心脏水平以上,利用重力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日常需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同时定期调整支具松紧度,避免压迫性溃疡。
2、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遵医嘱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与炎症;若存在感染风险,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如接骨七厘片、骨肽片,可促进骨痂生长,加速骨折愈合。外用药膏如红花油、正骨水,需避开伤口涂抹,防止刺激皮肤。
3、物理治疗
骨折恢复期可采用热敷、超声波等物理手段。热敷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通过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超声波治疗利用机械效应刺激骨细胞活性,每周2次,每次10分钟,辅助骨痂形成。康复早期配合冷敷减少肿胀,中后期通过按摩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关节活动度。
4、中医治疗
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制定个性化方案。气滞血瘀型患者服用复元活血汤加减,含柴胡、丹皮等药材行气活血;肝肾不足型患者采用十全大补汤加减,含黄芪、熟地等药材补益肝肾。解除外固定后,可用海桐皮汤熏洗患足,每日2次,每次20分钟,以舒筋活络、缓解僵硬。
5、手术治疗
针对后关节面移位超过3mm、跟距角<10度或严重粉碎性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使用钢板、螺钉固定骨折断端,恢复跟骨解剖结构,术后配合石膏外固定。手术时机宜在伤后12-24小时或肿胀消退后(约10-14天),避免超过3周导致复位困难。
若出现足部持续麻木、剧烈疼痛或伤口红肿流脓,需立即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