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心绞痛心电图检查有多种类型及意义。静息心电图约半数患者正常,余可现非特异性改变等;发作时多有ST段压低等心肌缺血表现;心电图负荷试验包括运动和药物负荷试验,可助诊;动态心电图能捕捉日常活动时心电图变化。其意义在于辅助诊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风险、鉴别诊断,结合症状病史等综合判断,不同患者表现及鉴别有差异。
静息心电图:约半数稳定心绞痛患者静息心电图正常,也可能有非特异性ST段和T波异常、陈旧性心肌梗死改变等。对于有ST段压低(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和(或)T波倒置等心肌缺血表现的患者,有助于辅助诊断。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静息心电图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老年女性患者可能因合并其他心脏或非心脏疾病,静息心电图异常表现可能更复杂,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发作时心电图:绝大多数患者可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T段移位。通常表现为ST段压低(≥0.1mV),发作缓解后ST段缺血型压低改善。有时也可见T波倒置,在平时有T波持续倒置的患者,发作时可变为直立(“伪改善”)。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吸烟的稳定心绞痛患者,发作时心电图改变可能更易受吸烟导致的血管痉挛等因素影响而呈现不同特点。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发作时心电图改变需与既往梗死图形相鉴别。
心电图负荷试验:包括运动负荷试验和药物负荷试验等。运动负荷试验是让患者在运动平板或踏车等设备上进行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观察心电图变化。当运动达到一定负荷量时,出现ST段压低等心肌缺血表现则为阳性,提示存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运动负荷的极限值不同,一般随着年龄增长,运动负荷极限会降低。比如年轻、平时运动量大的患者可承受较高负荷,而老年患者运动负荷需相应降低。药物负荷试验则是使用药物(如双嘧达莫、腺苷等)来达到增加心脏负荷的目的,对于不能运动的患者(如严重关节疾病导致无法进行运动负荷试验的患者)可采用药物负荷试验。
动态心电图监测:可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能捕捉到患者日常活动状态下的心电图变化,有助于发现常规心电图不易捕捉到的心肌缺血发作及ST-T改变。对于生活方式多样、活动时间不固定的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能更全面地监测其心电图情况。比如一些从事频繁体力活动又有稳定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动态心电图可能捕捉到其在体力活动时的心电图改变,从而为诊断提供更准确依据。
心电图检查的意义
辅助诊断:通过上述不同类型的心电图检查,医生可以根据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来辅助诊断稳定心绞痛,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等综合判断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导致的稳定心绞痛。对于有典型稳定心绞痛症状(发作性胸痛,部位多在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区、左上肢等,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的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异常支持稳定心绞痛的诊断。
病情评估:心电图的改变程度等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例如,ST段压低的程度、T波倒置的深度等,一般来说,ST段压低越明显、T波倒置越深,提示心肌缺血程度可能越重。同时,对于判断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也有一定参考价值。不同病史的患者,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稳定心绞痛患者,其心电图改变与单纯稳定心绞痛患者可能有所不同,且病情评估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鉴别诊断:心电图检查有助于鉴别稳定心绞痛与其他类似症状的疾病,如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心电图多无明显的心肌缺血改变,而稳定心绞痛患者在发作时或相应心电图检查中有心肌缺血的表现,可通过心电图等检查进行鉴别。不同性别患者在鉴别诊断中可能面临的情况有所不同,比如女性患者可能因心理因素等导致症状与心脏神经官能症相似,需要更细致地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来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