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甲状腺炎是常见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遗传和环境(碘摄入、感染)是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有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异常(减退、亢进、正常),诊断靠实验室检查(自身抗体、功能测定)、超声、细针穿刺,不同人群(儿童、女性、老年、有基础病史)有不同特点及应对方式。
一、定义
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又被称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它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甲状腺组织,导致甲状腺慢性炎症。
二、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可能增加患桥本甲状腺炎的风险。例如,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位点的某些变异与该病的发病相关。
环境因素:
碘摄入:碘摄入量异常可能影响发病。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碘摄入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干扰甲状腺的正常功能,增加自身免疫攻击甲状腺的几率。在碘充足地区,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而在严重缺碘地区,其发病率也有一定特点。
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可能触发自身免疫反应,诱导甲状腺组织发生免疫损伤,从而引发桥本甲状腺炎。例如,柯萨奇病毒、EB病毒等感染可能与该病的发生存在关联。
三、临床表现
甲状腺肿大:多为双侧对称性肿大,质地韧,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早期甲状腺肿大可能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甲状腺可逐渐增大,严重时可压迫周围组织,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
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功能减退:是桥本甲状腺炎常见的表现。患者可出现乏力、怕冷、水肿、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便秘等一系列代谢减低的症状。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障碍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部分患者在疾病早期或病程中可能出现短暂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如心慌、手抖、多汗、消瘦等,但一般症状相对较轻。
甲状腺功能正常: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甲状腺功能始终维持正常,但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仍存在甲状腺的慢性炎症过程。
四、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显著升高是桥本甲状腺炎的重要特征,尤其是TPOAb,其阳性率高且滴度常明显升高。
甲状腺功能测定:根据病情不同,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亢进或正常的相应指标变化。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血清甲状腺素(T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降低,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甲状腺功能亢进时,TT4、TT3升高,TSH降低。
超声检查:甲状腺超声表现为弥漫性回声减低、不均匀,可见网格样改变等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辅助诊断。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对于甲状腺肿大不典型或与其他甲状腺疾病难以鉴别时,可通过FNAC进行细胞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五、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
儿童:儿童桥本甲状腺炎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尤其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儿童,需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干预。儿童期发病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在成长过程中要关注身高、智力发育等情况,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及生长指标的检查。
女性:女性患桥本甲状腺炎的几率相对较高,在妊娠期需要特别注意。妊娠期桥本甲状腺炎可能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等,需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根据甲状腺功能情况调整甲状腺激素水平,确保母婴健康。
老年人群:老年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可能不典型,常被误认为是衰老的正常表现。因此,老年人群出现乏力、嗜睡等情况时,应注意排查甲状腺功能,及时发现桥本甲状腺炎相关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并进行相应处理。
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已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如1型糖尿病等,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时,要综合管理两种疾病的相关指标。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需要更密切地监测甲状腺功能及其他相关指标,采取个体化的治疗和监测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