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有组织学分类和临床分类,组织学分类包括乳头状甲状腺癌(最常见、生长缓慢、预后相对较好,部分与家族遗传有关)、滤泡状甲状腺癌(占比10%-15%、恶性程度高于乳头状癌、易远处转移)、髓样癌(占3%-10%、分散发和家族型、家族型与RET原癌基因突变有关)、未分化甲状腺癌(高度恶性、预后极差、多见于老年人);临床分类按T分期(根据肿瘤大小和局部侵犯情况分T1-T4)、N分期(根据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分N0、N1,N1分N1a和N1b)、M分期(根据远处转移情况分M0、M1),综合分类评估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不同分类下治疗策略和预后不同,特殊人群治疗需考虑其特点。
一、组织学分类
1.乳头状甲状腺癌
特点: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类型,约占成人甲状腺癌的70%-80%和儿童甲状腺癌的几乎全部。肿瘤细胞呈乳头状结构,细胞核具有特征性改变,如核沟、核内假包涵体等。通常生长缓慢,预后相对较好,但也有部分病例具有侵袭性。在不同年龄、性别中均可发生,生活方式一般无直接特定影响,但有相关家族遗传因素的病例可能与家族基因变异有关,如有RET/PTC基因重排等遗传突变相关的家族性乳头状甲状腺癌。
2.滤泡状甲状腺癌
特点:约占甲状腺癌的10%-15%。肿瘤细胞形成滤泡结构,可侵犯血管。其恶性程度高于乳头状甲状腺癌,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常见转移部位为肺和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性别差异相对不突出,生活方式因素一般不是主要致病原因,但有相关基因突变如RAS基因突变等可能与之相关。
3.髓样癌
特点:约占甲状腺癌的3%-10%。起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能产生降钙素等物质。可分为散发型和家族型,家族型髓样癌常与RET原癌基因突变有关。肿瘤细胞呈巢状、片状或束状排列,间质常有淀粉样物质沉积。不同年龄均可发病,性别因素影响不显著,家族型髓样癌与家族遗传病史密切相关,有家族髓样癌病史的人群需要进行基因监测等筛查。
4.未分化甲状腺癌
特点:约占甲状腺癌的5%-10%。是高度恶性的肿瘤,生长迅速,预后极差。癌细胞分化程度低,形态多样,包括小细胞型、梭形细胞型、巨细胞型等。多见于老年人,男性和女性发病差异不大,生活方式因素一般不是主要病因,往往与患者本身的基础健康状况、是否有长期甲状腺疾病未规范治疗等病史相关。
二、根据肿瘤大小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的临床分类
1.T分期(根据肿瘤大小和局部侵犯情况)
T1:肿瘤最大径≤2cm,局限于甲状腺内。
T2:肿瘤最大径>2cm且≤4cm,局限于甲状腺内。
T3:肿瘤最大径>4cm,局限于甲状腺内或突破甲状腺包膜侵犯至甲状腺周围软组织。
T4:肿瘤无论大小,超出甲状腺包膜侵犯至皮下软组织、喉、气管、食管、喉返神经等邻近结构。
2.N分期(根据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有区域淋巴结转移,N1a为中央区(气管旁、喉前及气管前淋巴结)淋巴结转移,N1b为单侧、双侧或对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
3.M分期(根据远处转移情况)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通过组织学分类和临床分期等综合分类方法,能够全面评估甲状腺癌患者的病情,为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不同分类下的甲状腺癌在治疗策略选择、预后判断等方面均有差异,医生会根据具体的分类情况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诊疗计划。例如,对于早期的乳头状甲状腺癌(T1-T2、N0、M0),通常可以采用手术切除为主的治疗方式,而对于未分化甲状腺癌(一般属于晚期,T4、N1、M1等情况),多采用综合治疗,但预后较差。在特殊人群方面,儿童甲状腺癌多以乳头状甲状腺癌为主,治疗时需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术后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等都要兼顾儿童的生理需求;老年人患未分化甲状腺癌的比例相对较高,治疗时要充分评估老年人的身体耐受性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