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心绞痛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的夜间冠脉痉挛(因夜间人体因素致冠脉狭窄加重、心肌供血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夜间血流动力学变化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脉储备功能下降者易引发);其他心血管因素中的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影响心肌供血致心绞痛)、主动脉瓣病变(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致心脏负担加重引发心绞痛);非心血管系统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致缺氧、交感兴奋等诱发心绞痛,肥胖中老年人群易患)、神经精神因素(长期精神压力、焦虑致激素分泌改变,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心绞痛,长期高压力焦虑人群易受影响)。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
1.夜间冠脉痉挛
人体在夜间时,交感神经张力相对变化等因素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痉挛会使血管狭窄程度加重,心肌供血急剧减少,从而引发心绞痛。例如,有研究发现,在夜间睡眠中或凌晨时,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这与夜间体内激素水平、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等有关。不同年龄层人群都可能发生,中老年人群由于本身冠状动脉存在一定程度的粥样硬化基础,更易出现夜间冠脉痉挛相关的心绞痛。对于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的人群,尤其是中老年男性,若存在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夜间更易发生因冠脉痉挛导致的心绞痛。
2.心肌耗氧量增加
夜间睡眠时,人体的血流动力学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夜间血压可能会有一定波动,部分人夜间血压会出现升高的情况,或者心率会有改变,这些都可能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而本身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其冠状动脉的储备功能下降,当心肌耗氧量增加时,相对的心肌供血就不能满足需求,进而引发心绞痛。年龄较大的人群,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夜间血压波动可能更明显,心肌耗氧量增加的情况更易出现,从而增加了夜间心绞痛的发生风险。
二、其他可能的心血管因素
1.心律失常
某些心律失常在夜间较为常见,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和泵血功能,导致心肌供血不均匀。例如,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心室充盈和射血受到影响,可能使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绞痛。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出现心律失常,但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发生。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如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心肌病等情况的,夜间发生心律失常进而导致心绞痛的风险更高。
2.主动脉瓣病变
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病变会影响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在夜间,身体的代谢等情况相对稳定,但心脏的负担可能因主动脉瓣病变而加重。例如,主动脉瓣狭窄时,左心室射血受阻,需要更大的压力来泵血,这会增加心肌的耗氧量,而如果冠状动脉存在一定程度的病变,就可能引发心绞痛。这类患者年龄跨度较广,但以中老年患者多见,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病,有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或后天性因风湿性等疾病导致主动脉瓣病变的人群,夜间更易出现心绞痛症状。
三、非心血管系统相关因素
1.呼吸系统疾病
夜间睡眠时,某些呼吸系统疾病可能会影响心肌的供血。例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会出现反复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导致机体缺氧,进而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肌耗氧量,同时缺氧也会影响心肌的代谢,从而诱发心绞痛。这种情况在肥胖人群中较为常见,各个年龄层都可能发生,但肥胖的中老年人群更易罹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进而增加夜间心绞痛的发生风险。
2.神经精神因素
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等神经精神因素在夜间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例如,焦虑状态下,人体会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肌耗氧量,对于本身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来说,就容易诱发心绞痛。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能受到神经精神因素的影响,但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状态、性格较为焦虑的人群,夜间发生因神经精神因素诱发心绞痛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