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痛是神经系统病变或受刺激引起的疼痛,发病机制与神经受损后异常放电等有关,疼痛性质多为刺痛等,部位与受累神经分布区域相关,诱发因素有机械刺激、疾病因素等,伴随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致心肌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发病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等,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等,可放射,诱发因素有体力活动等,发作时伴有全身症状、血压心率变化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神经痛:是神经系统病变或受刺激引起的疼痛,发病机制与神经受损后异常放电等有关,比如坐骨神经痛,多因坐骨神经受压迫、炎症等刺激导致神经传导异常产生疼痛。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发病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致血管狭窄或痉挛,心肌供血供氧失衡。
二、疼痛特点
神经痛
疼痛性质:多为刺痛、电击样痛、烧灼样痛等,疼痛较尖锐、局限。例如三叉神经痛,疼痛如电击般突然发作。
疼痛部位:与受累神经分布区域相关,如肋间神经痛疼痛沿肋间神经走行分布。不同年龄人群神经痛部位因受累神经不同而异,儿童若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部位与带状疱疹皮疹分布区域一致;女性若因乳腺增生压迫神经致神经痛,疼痛可能涉及胸部特定区域。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伏案工作人群易因颈椎病变累及神经引发神经痛。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者,神经痛复发风险可能更高。
心绞痛
疼痛性质:常为压榨性、闷痛、紧缩感,也可伴有烧灼感,一般不是尖锐的刺痛。比如典型心绞痛发作时,患者感觉胸口像有重物压迫。
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放射至心前区、左肩部、左臂内侧等,也可放射至颈部、下颌等部位。不同年龄人群心绞痛部位可能有差异,老年人血管病变更复杂,放射部位可能更不典型;女性心绞痛有时疼痛部位可不典型,易被忽视。生活方式上,肥胖、吸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心绞痛发生风险。有冠心病家族史等病史人群,患心绞痛几率相对更高。
三、诱发因素
神经痛
机械刺激:局部受压、触碰等可诱发,如腕管综合征引起的神经痛,手部腕部受压时易诱发疼痛。不同年龄儿童若有脊柱畸形等情况,可能因神经受压迫诱发神经痛;女性怀孕后期腹部增大可能压迫神经引发神经痛。生活方式中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易致神经受机械刺激诱发疼痛。
疾病因素: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引发,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累及神经可致神经痛。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人群神经痛发病风险可能增加。
心绞痛
体力活动:剧烈运动、劳累等可诱发,运动时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则诱发心绞痛。不同年龄人群体力活动耐受量不同,儿童体力活动少,心绞痛因体力活动诱发相对少见;老年人体力活动后更易因心肌供血不足诱发心绞痛。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等特殊时期,身体状态改变可能影响心绞痛诱发情况。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饱餐等可增加心绞痛发作几率。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人群,更易因相关因素诱发心绞痛。
四、伴随症状
神经痛
感觉异常:受累神经支配区域可能有麻木、感觉减退或过敏等,如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神经痛,常伴有足部麻木等感觉异常。不同年龄糖尿病患儿神经痛伴随感觉异常表现可能与成人有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忽视早期感觉异常。女性糖尿病患者神经痛伴随症状可能受激素等影响与男性有别。
运动障碍:严重神经痛可能影响肌肉运动,出现肌肉无力等,如坐骨神经痛严重时可致下肢活动受限。
心绞痛
全身症状:发作时可能伴有出汗、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出现烦躁不安、恐惧等。不同年龄人群全身症状表现有差异,儿童心绞痛发作时全身症状可能不典型,易被误诊;老年人全身症状可能更明显,如出汗更显著。女性心绞痛发作时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可能更突出。
血压、心率变化:发作时血压可升高,心率可增快或减慢,如心绞痛发作时心率可能超过正常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