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晚期临终患者有多方面表现,呼吸困难表现为严重持续,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水肿为全身尤其是下肢凹陷性水肿,也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循环系统有心率血压异常等表现,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意识障碍程度不一,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还有胃肠道症状、皮肤发绀等其他表现。
年龄因素:老年患者本身心肺功能储备差,心衰晚期呼吸困难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可能伴随其他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会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的程度。儿童心衰相对少见,但一旦出现晚期临终情况,呼吸困难表现可能也较为急促,且由于儿童的呼吸代偿机制与成人不同,需要特别关注呼吸频率、深度等变化。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患者心衰晚期呼吸困难可能更严重,因为吸烟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影响肺功能,加重心脏的氧供需矛盾。而有肥胖病史的患者,肥胖导致心肺负担加重,心衰晚期呼吸困难会更显著。
病史: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心衰晚期心脏结构和功能已严重受损,呼吸困难是常见且突出的症状;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心肌缺血坏死等情况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呼吸困难表现更为严重。
水肿
表现:可出现全身水肿,常见于下肢,表现为下肢凹陷性水肿,即用手指按压水肿部位,会出现凹陷且长时间不易恢复。严重时可波及全身,出现腹腔积液、胸腔积液等,腹腔积液可导致腹部膨隆,胸腔积液会影响呼吸功能,加重呼吸困难。
年龄因素:老年患者水肿可能更顽固,由于老年人血管弹性差,淋巴回流相对缓慢等因素,水肿消退困难。儿童心衰晚期出现水肿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出现,可能提示病情严重,水肿的表现形式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结合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评估。
生活方式:长期高盐饮食的患者,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加重水肿。而缺乏运动的患者,血液循环不畅,也不利于水肿的消退。
病史:有肾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本身存在水钠代谢紊乱,心衰晚期水肿会更加明显;有肝病病史的患者,如肝硬化导致低蛋白血症,也会促进水肿的形成,在心衰晚期这种情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循环系统表现
表现:心率显著加快或减慢,可出现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血压也可能出现异常,晚期可能出现血压降低,表现为脉搏细弱、皮肤苍白、湿冷等休克表现。
年龄因素:老年人心率、血压的调节能力下降,心衰晚期循环系统表现更不稳定,心律失常发生的概率可能更高,且血压波动较大。儿童心衰晚期循环系统表现可能以心率加快为突出表现,由于儿童心肌相对脆弱,心律失常可能对其循环功能影响更大,需要密切监测心率、心律及血压变化。
生活方式: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的患者,心衰晚期循环系统负担加重,更容易出现心率、血压的异常波动。
病史:有心肌病病史的患者,心肌本身存在病变,心衰晚期循环系统表现会更严重,心律失常等情况更为常见;有先天性心脏病病史的患者,病情发展到晚期,循环系统的代偿能力已耗尽,相关表现更为明显。
意识障碍
表现: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从嗜睡到昏迷。这是由于心衰晚期心输出量减少,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缺氧、代谢紊乱,从而引起意识改变。
年龄因素:老年人脑功能本身衰退,心衰晚期脑供血不足更容易导致意识障碍,且恢复意识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儿童心衰晚期出现意识障碍提示病情极其危重,因为儿童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更差,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改善脑供血。
生活方式:长期精神压力大的患者,在心衰晚期可能更容易出现意识障碍相关表现,因为精神压力会影响整体身体的应激状态。
病史:有脑血管病史的患者,心衰晚期脑供血不足叠加脑血管病变,更容易出现意识障碍;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心衰晚期发生低血糖等情况也可能导致意识障碍,需要鉴别。
其他表现
胃肠道症状: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由于胃肠道淤血,影响消化功能。
皮肤表现:皮肤可出现发绀,即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这是因为缺氧导致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