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是否为青光眼需综合多方面因素。症状上有视力变化如渐进性或急剧下降,还有视野缺损如特征性缺损;眼部检查包括眼压测量(正常范围及不同测量方法)、眼底检查(视神经杯盘比等及视网膜改变)、前房角检查(区分开角闭角型);特殊人群如儿童青光眼有怕光等症状及特殊检查要点,老年青光眼症状易混淆及检查需注意全身状况,需及时到眼科全面检查以早期发现治疗保护视功能。
一、症状表现排查
1.视力变化:青光眼患者早期可能视力无明显异常,但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渐进性视力下降。这是因为眼压升高对视神经造成损害,影响视觉信息的传导。例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多在夜间出现视力模糊,休息后可缓解,但反复发生后视力会逐渐下降;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视力可急剧下降,甚至仅存光感。
2.视野缺损:视野是眼睛正视前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青光眼患者会出现特征性的视野缺损。如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视野缺损表现为生理盲点扩大、旁中心暗点等;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早期表现为鼻侧视野缺损,随着病情发展,视野缺损范围逐渐扩大,严重时可导致管状视野,即患者只能看到正前方很小范围的物体,周边物体无法看到。
二、眼部检查项目及意义
1.眼压测量
眼压值范围:正常眼压范围一般在10-21mmHg之间。如果眼压超过21mmHg,属于眼压升高。但眼压升高并不一定就是青光眼,因为有部分人眼压高于21mmHg却没有青光眼的病理改变,称为高眼压症;而部分青光眼患者眼压可能在正常范围内,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测量方法:常见的有压陷式眼压计(如Schiotz眼压计)、压平式眼压计(如Goldmann眼压计)和非接触式眼压计(NCT)。Goldmann眼压计测量结果较为准确,是诊断青光眼的重要依据之一。
2.眼底检查
视神经检查:通过眼底镜或眼底照相可以观察视神经的形态。青光眼患者的视神经会出现杯盘比增大,正常杯盘比一般小于0.3,当杯盘比大于0.6或双眼杯盘比差值大于0.2时,需高度怀疑青光眼。同时,视神经纤维层会出现缺损,表现为视神经纤维层变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裂隙等。
视网膜检查:青光眼可能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伤,通过眼底检查可以发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的改变,如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密度降低等。
3.前房角检查
前房角结构:前房角是房水排出的重要通道,分为开角和闭角两种类型。通过前房角镜检查可以明确前房角的开放或关闭状态。开角型青光眼前房角是开放的,而闭角型青光眼前房角是关闭或狭窄的。前房角检查对于区分青光眼的类型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前房角关闭,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房角有不同程度的狭窄。
三、特殊人群的判断特点
1.儿童青光眼
症状表现:儿童青光眼症状不典型,可能表现为怕光、流泪、眼睑痉挛,眼球增大(牛眼或水眼)等。这是因为儿童的眼球壁较薄,眼压升高时眼球容易扩张。
检查要点:除了常规的眼压、眼底等检查外,还需要关注儿童的眼球发育情况。可以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前房角结构,以及视功能检查来评估儿童的视觉发育情况。由于儿童配合度低,在进行眼压测量时可能需要更耐心的操作。
2.老年青光眼
症状表现:老年青光眼患者的症状可能与年龄相关的其他眼部疾病相混淆。比如,老年青光眼患者可能同时伴有白内障,容易将视力下降归因于白内障,而忽略青光眼的存在。部分老年青光眼患者可能仅有轻微的眼胀、头痛等不适,容易被忽视。
检查注意事项: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眼部调节能力下降等情况,在进行眼底检查时需要更仔细地辨别视神经的改变。同时,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等,在进行眼压测量等操作时要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避免因测量过程中的刺激导致患者全身不适。
总之,判断是否是青光眼需要综合考虑症状表现、眼部检查等多方面因素。如果怀疑有青光眼,应及时到眼科就诊,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保护视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