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组织学分类包括上皮性卵巢癌(约占90%,含多种亚型)、生殖细胞肿瘤(约占20%,好发年轻女性,含多种类型)、性索间质肿瘤(约占5%,含多种类型);临床病理分期采用FIGO2014年修订的手术-病理分期,分Ⅰ期(局限于卵巢)、Ⅱ期(累及一侧或双侧卵巢伴盆腔内扩散)、Ⅲ期(累及一侧或双侧卵巢伴盆腔外腹膜种植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Ⅳ期(远处转移),不同分类及分期对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重要,医生据此制定个性化方案,特殊人群治疗需考虑保留生育功能或综合评估身体状况选择方案。
一、组织学分类
(一)上皮性卵巢癌
是最常见的卵巢癌类型,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90%。包括浆液性癌、黏液性癌、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等多种亚型。其中浆液性癌最为多见,常为双侧性,肿瘤组织学上具有复杂的乳头结构和细胞异型性;黏液性癌多为单侧,肿瘤切面呈多房性,充满胶冻样黏液。
(二)生殖细胞肿瘤
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20%,好发于年轻女性,包括无性细胞瘤、卵黄囊瘤(内胚窦瘤)、胚胎性癌、多胚瘤、绒毛膜癌、成熟畸胎瘤恶变等。无性细胞瘤多见于青春期及生育期女性,肿瘤为实性,表面光滑或呈分叶状;卵黄囊瘤多见于儿童及年轻妇女,肿瘤多为单侧,体积较大,质脆,切面部分囊性,组织呈灰红或灰黄色,伴出血坏死;成熟畸胎瘤恶变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肿瘤由多种成熟组织构成,恶变时可出现恶性成分。
(三)性索间质肿瘤
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5%,包括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支持-间质细胞瘤等。颗粒细胞瘤分为成人型和幼年型,成人型颗粒细胞瘤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肿瘤能分泌雌激素,可引起女性性早熟或绝经后阴道流血等症状;幼年型颗粒细胞瘤罕见,多见于青少年,肿瘤生长迅速,恶性程度高。卵泡膜细胞瘤多为良性,常为单侧,实性,表面被覆有光泽的纤维包膜,切面呈实性,灰白色;纤维瘤是较常见的卵巢良性肿瘤,多见于中年妇女,单侧居多,偶见双侧,肿瘤质硬,表面光滑或结节状,切面灰白色,有时可伴有腹水或胸腔积液(梅格斯综合征)。
二、临床病理分期
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4年修订的手术-病理分期,主要根据肿瘤的累及范围、是否有远处转移等进行分期,:
(一)Ⅰ期
肿瘤局限于卵巢。ⅠA期:肿瘤局限于一侧卵巢,包膜完整,卵巢表面无肿瘤;腹腔积液或腹腔冲洗液中未找到恶性细胞。ⅠB期:肿瘤局限于双侧卵巢,包膜完整,卵巢表面无肿瘤;腹腔积液或腹腔冲洗液中未找到恶性细胞。ⅠC期:肿瘤局限于单侧或双侧卵巢并伴有以下任何一项:包膜破裂;卵巢表面有肿瘤;腹腔积液或腹腔冲洗液中找到恶性细胞。
(二)Ⅱ期
肿瘤累及一侧或双侧卵巢,伴有盆腔内扩散。ⅡA期:肿瘤蔓延和(或)种植到子宫和(或)输卵管。ⅡB期:肿瘤蔓延到其他盆腔组织。ⅡC期:ⅡA或ⅡB期,伴有腹腔积液或腹腔冲洗液中找到恶性细胞。
(三)Ⅲ期
肿瘤累及一侧或双侧卵巢,盆腔外腹膜种植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ⅢA期:显微镜下见盆腔外腹膜转移。ⅢA1期:转移灶最大径线≤2cm。ⅢA2期:转移灶最大径线>2cm。ⅢB期:盆腔外腹膜转移灶最大径线>2cm,伴有腹膜后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ⅢC期:腹腔腹膜转移灶直径>2cm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
(四)Ⅳ期
远处转移,除外腹膜转移(胸膜转移伴有胸腔积液且找到恶性细胞,按Ⅳ期处理)。
不同的分类对于卵巢癌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组织学分类和临床病理分期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一般来说,上皮性卵巢癌常采用手术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根据情况辅以化疗;性索间质肿瘤的治疗则根据肿瘤的良恶性程度选择手术、化疗或放疗等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于特殊人群,如年轻未生育的卵巢癌患者,在治疗时需要充分考虑保留生育功能的可能性,但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对于老年患者,要综合评估其身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