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正常约为50%-70%,LVEF<40%时发生不良事件风险增加,≤35%更危险,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的心衰患者在LVEF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危险程度有差异,总体LVEF明显降低提示病情严重需密切关注和积极治疗。
1.LVEF的定义与意义
左心室射血分数是指左心室每次收缩时射出的血液量占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正常情况下,LVEF范围约为50%-70%。当LVEF降低时,意味着左心室的收缩功能受损,心脏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出,会导致肺部淤血、体循环淤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并且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如再住院、死亡等)的风险会升高。
2.LVEF<40%时的危险表现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心脏本身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一定退变,当心衰患者LVEF<40%时,老年人可能会更快出现活动耐力下降,如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日常的穿衣、洗漱等活动都可能受限,并且更容易出现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因为其心脏储备功能更差,难以应对LVEF降低带来的心脏泵血功能进一步减退。
中青年:相对老年人心脏储备功能较好,但LVEF<40%时,也会出现进行性的心衰症状加重,如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从活动后气短发展到静息状态下也呼吸困难,还可能出现下肢明显水肿、肝脏淤血肿大等情况,而且由于中青年可能之前身体状况相对较好,一旦出现LVEF明显降低的心衰,病情进展可能也较为迅速,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更为显著。
对于不同性别患者:
女性:女性心衰患者LVEF<40%时,除了有与男性相似的心衰症状外,可能在一些临床表现上有一定差异,比如更容易出现不典型的症状,像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这可能与女性的生理特点以及心衰导致的体循环淤血影响胃肠道功能有关,但本质上LVEF<40%带来的心脏泵血功能下降的危险是相同的,同样面临着较高的再住院和死亡风险。
男性:男性心衰患者LVEF<40%时,通常心衰症状可能相对较典型,如劳力性呼吸困难等表现较为突出,但无论男女,LVEF≤35%时,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发生恶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都大幅升高。
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有吸烟史患者: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加重心脏的缺血缺氧情况,对于LVEF<40%的心衰患者,吸烟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使心衰病情恶化更快,增加心衰急性发作的频率以及死亡风险。
肥胖患者:肥胖患者本身心脏负担就较重,当存在LVEF<40%的心衰时,肥胖会加剧心脏的前后负荷,比如增加心脏的前负荷(因为肥胖导致血容量相对增多等因素),同时也会影响心脏的舒张功能等,使得患者的心衰情况更为复杂,病情更难控制,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更高。
有不健康饮食(高盐、高脂等)患者: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心脏的前负荷,对于LVEF<40%的心衰患者,会使心衰症状加重,如水肿更明显、呼吸困难更严重等;高脂饮食会导致血脂异常,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不利于心脏的血液供应和整体的心血管健康,从而增加心衰患者的危险程度。
与病史的关系:
有心肌梗死病史患者: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心肌存在坏死、瘢痕形成等情况,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本身就可能受到影响,当发展为LVEF<40%的心衰时,由于心肌本身已经受损,心脏的代偿能力更差,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风险极高,病情更为凶险。
有高血压病史患者:长期高血压会使左心室肥厚、心肌重构,当高血压患者出现LVEF<40%的心衰时,心肌重构已经比较严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恶化,患者的预后相对更差,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也显著升高。
总之,心衰患者LVEF≤35%时是相对更危险的情况,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在LVEF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其面临的危险程度会因各自不同的因素而有所差异,但总体上LVEF明显降低都提示心衰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密切关注和积极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