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右心导管检查及鉴别诊断。病史采集需关注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等;体格检查可见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等;实验室检查有一般和特异性指标;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胸部CT及CTPA、磁共振成像;右心导管检查是金标准;鉴别诊断需与慢性血栓栓塞性、左心疾病相关性、呼吸系统疾病或低氧血症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等鉴别。
一、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1.病史采集
年龄与性别:不同年龄段和性别动脉性肺动脉高压的病因可能有所差异。例如,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动脉性肺动脉高压在儿童时期较为常见;而特发性动脉性肺动脉高压在育龄女性中相对多见。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进展情况,有无呼吸困难、乏力、胸痛、晕厥等表现,以及是否有家族遗传病史等。
生活方式:了解患者是否有吸烟史,吸烟会增加肺动脉高压的发病风险。同时,询问患者的运动耐量情况,比如日常活动后呼吸困难的程度等。
病史:询问患者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先天性心脏病、血吸虫病等,这些基础疾病可能是动脉性肺动脉高压的诱因。
2.体格检查
可发现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分裂,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等,还可能有右心衰竭的体征,如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一般指标: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是否有贫血等情况,贫血可能加重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缺氧症状。肝功能检查可了解患者肝脏功能,因为某些药物的代谢等可能与肝脏功能相关。肾功能检查也很重要,因为一些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可能对肾功能有影响。
特异性指标:脑钠肽(BNP)或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可能升高,但其升高程度不如左心衰竭明显,可用于鉴别诊断。另外,针对一些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病因筛查,如自身抗体检测(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用于排查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血吸虫抗体检测用于排查血吸虫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等。
三、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
可见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动脉扩张,外周肺血管纤细,呈“残根征”,右心室增大等表现,但胸部X线的特异性不高,主要用于初步筛查。
2.超声心动图
是诊断动脉性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无创检查方法。可测定右心室收缩压,一般采用三尖瓣反流速度估测右心室收缩压,正常右心室收缩压小于30mmHg,若右心室收缩压大于等于36mmHg且能排除左心病变,则高度怀疑动脉性肺动脉高压。还可评估右心室大小和功能、肺动脉瓣反流等情况。
3.胸部CT及CT肺动脉造影(CTPA)
有助于排除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等其他类型的肺动脉高压。CT可显示肺动脉的形态,CTPA能清晰显示肺动脉内的情况,排除肺动脉血栓等病变。
4.磁共振成像(MRI)
可以准确评估右心室容积、射血分数等右心功能指标,对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四、右心导管检查
1.金标准
右心导管检查是诊断动脉性肺动脉高压的金标准。通过右心导管可直接测得肺动脉压力、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等指标。动脉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为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mPAP)>25mmHg,且PCWP≤15mmHg。同时,还可进行心排出量测定等,计算肺血管阻力(PVR)等指标,进一步评估病情。
五、鉴别诊断
1.与其他类型肺动脉高压鉴别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通过CTPA等检查可发现肺动脉内有血栓栓塞的证据,右心导管检查时可发现PCWP正常,而动脉性肺动脉高压时PCWP正常。
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PCWP会升高,而动脉性肺动脉高压患者PCWP正常。
呼吸系统疾病或低氧血症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此类患者多有明确的呼吸系统疾病史,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等,血气分析可发现低氧血症等改变,且降低肺动脉压力的治疗在纠正低氧后可能有一定效果,而动脉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低氧纠正后肺动脉压力改善不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