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通过心电图可辅助诊断,静息心电图部分患者发作时可有ST段压低等改变但也有正常情况;动态心电图能捕捉日常活动下心肌缺血情况,对发作不频繁者价值大;心电图负荷试验包括运动和药物负荷试验,可辅助诊断但各有适用及禁忌人群,总之不能仅凭心电图确诊,需结合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一、静息心电图
1.常规静息心电图:部分心绞痛患者在静息时心电图可无异常表现,但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记录的心电图可能会出现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改变,ST段压低常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幅度≥0.1mV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例如,有研究显示,约60%-70%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发作时可通过静息心电图发现ST段改变。不过,也有部分患者在静息时心电图始终正常,这可能与患者发作时心电图改变为一过性有关。
2.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青少年发生心绞痛相对较少,但如果是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等情况导致的心绞痛,静息心电图也可能有相应异常表现,如ST-T改变等;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发生率增加,静息心电图发现异常的概率相对较高,但也不能仅依靠静息心电图确诊,还需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
3.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长期吸烟、酗酒、高脂饮食的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可能较快,静息心电图出现ST-T改变提示心肌缺血的可能性相对更大,但仍需进一步检查明确。而生活方式健康的人群,即使有ST-T改变,也需要结合是否有典型心绞痛症状等进行综合评估。
4.有病史人群: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本身就是心绞痛的高危人群,静息心电图若出现ST-T改变,更要高度怀疑心绞痛可能,但也需排除其他导致ST-T改变的因素,如心肌病、心肌炎等。
二、动态心电图(Holter)
1.优势:动态心电图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能够捕捉到患者在日常活动状态下发生的心肌缺血情况,对于发作不频繁的心绞痛患者,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较大。它可以记录到静息状态下、活动状态下以及睡眠状态下的心电图变化,发现ST-T改变与患者症状发作的关系。例如,有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少,静息心电图不易捕捉到,而通过动态心电图可以记录到发作时的ST段压低等改变,从而明确诊断。
2.不同人群情况:儿童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时,需要注意电极的固定等问题,要确保电极粘贴牢固,避免因儿童活动导致电极脱落影响检查结果;中老年人群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相对较方便,但也需注意检查过程中避免接触强电磁场等干扰因素;有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在检查前需告知医生生活方式情况,以便医生更好地分析检查结果;有病史人群在检查时要将既往病史等详细告知医生,协助医生综合判断心电图改变是否与心绞痛相关。
三、心电图负荷试验
1.运动负荷试验:常用的有平板运动试验等。通过让患者在运动状态下增加心脏负荷,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如果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出现ST段压低≥0.1mV,持续时间≥2分钟等表现,结合患者有胸痛等心绞痛症状,可辅助诊断心绞痛。对于年龄较轻、无明显禁忌证的人群,运动负荷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但对于年老体弱、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等不能进行运动负荷试验的人群,则不能采用这种方法。例如,对于一些有运动耐力的中青年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可以较好地诱发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
2.药物负荷试验:对于不能运动的患者,可采用药物负荷试验,如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等。通过静脉注射药物增加心脏负荷,观察心电图变化来辅助诊断心绞痛。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进行药物负荷试验时需严格评估禁忌证,如严重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患者禁忌使用药物负荷试验。对于有特殊病史的人群,如曾有支气管哮喘病史的患者,使用某些药物可能会诱发哮喘发作,需提前告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总之,心电图是心绞痛辅助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不能仅凭心电图就确诊心绞痛,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相关检查,如冠状动脉造影等进行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