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怀孕与葡萄胎在临床表现、超声检查及血清hCG水平上有差异,育龄女性出现相关情况需警惕,有过葡萄胎妊娠史女性再孕风险高且需更密切监测。正常怀孕有停经后渐现的早孕反应等,超声可见正常孕囊等,hCG有规律变化;葡萄胎有阴道流血、子宫异常等表现,超声呈“落雪状”或“蜂窝状”,hCG明显高于正常且持续上升,有过葡萄胎史女性再孕需特殊关注。
一、临床表现差异
正常怀孕:
月经停止后,多数女性会逐渐出现一些症状,如停经后6周左右可能出现畏寒、头晕、流涎、乏力、嗜睡、食欲缺乏、喜食酸物、厌恶油腻、恶心、晨起呕吐等早孕反应,一般在妊娠12周左右自行消失。随着孕周增加,子宫逐渐增大,可在腹部触及增大的子宫,通过超声检查可看到宫腔内有正常的孕囊、胎芽及胎心搏动等结构,血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呈规律性上升,在妊娠8-10周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并维持在一定水平。
葡萄胎:
阴道流血:是最常见的症状,多数患者在停经8-12周左右开始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量多少不定,时断时续,若大血管破裂,可造成大出血,甚至休克,个别患者可因反复阴道流血导致贫血。
子宫异常增大、变软:约有半数以上葡萄胎患者的子宫大于停经月份,质地变软,并伴有血清hCG水平异常升高,多数患者的子宫大于相应孕周的正常妊娠子宫,且子宫变软,这与绒毛水肿及宫腔积血有关,但也有少数患者的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或小于停经月份。
妊娠呕吐:出现时间一般较正常妊娠早,症状严重且持续时间长,因为葡萄胎时hCG水平异常升高,导致妊娠呕吐发生较早且程度更重,部分患者可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甚至电解质紊乱。
子痫前期征象:部分患者在妊娠早期即可出现高血压、蛋白尿和水肿,发生时间较正常妊娠早,且症状可能更严重,这与葡萄胎患者滋养细胞增生,产生大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导致血管痉挛等因素有关。
卵巢黄素化囊肿:由于大量hCG刺激卵巢卵泡内膜细胞发生黄素化而形成囊肿,常为双侧性,但也可单侧,囊肿大小不等,囊壁薄,表面光滑,一般无明显症状,多在超声检查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因囊肿扭转出现急性腹痛。
二、超声检查表现不同
正常怀孕:
经阴道超声检查最早在妊娠5周时可看到宫腔内圆形或椭圆形的妊娠囊,妊娠6周时可见到胚芽和原始心管搏动,随着孕周增加,可清晰显示胎儿的各个结构,如胎儿的头颅、脊柱、四肢等,能够明确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判断孕周与实际停经时间是否相符等。
葡萄胎:
超声检查是诊断葡萄胎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典型的超声表现为子宫大于相应孕周,无妊娠囊或胎心搏动,宫腔内充满不均质密集状或短条状回声,呈“落雪状”,若水泡较大而形成大小不等的回声区,则呈“蜂窝状”。常可测到双侧或单侧卵巢黄素化囊肿。
三、血清hCG水平不同
正常怀孕:
在受精后约6天,滋养层细胞开始分泌微量hCG,之后每1.7-2天上升1倍,在妊娠8-10周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在妊娠中晚期,hCG水平仅为峰值的10%,其数值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通过动态监测hCG水平可以辅助判断胚胎的发育情况,如在正常妊娠中,hCG水平如果持续低水平或不升反降,可能提示胚胎发育不良或异位妊娠等情况。
葡萄胎:
患者血清hCG水平通常明显高于相应孕周的正常妊娠值,而且在停经8-10周后仍持续上升,血清hCG浓度常大于100kU/L,甚至高达2000kU/L,且持续不降,利用hCG水平的异常升高可以辅助诊断葡萄胎,但需要结合超声等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特殊人群情况提示
育龄女性:育龄女性如果出现停经后阴道流血、子宫异常增大等情况,应高度警惕葡萄胎的可能,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正常怀孕的育龄女性,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密切监测hCG水平、超声等指标,以确保胎儿正常发育。
有过葡萄胎妊娠史的女性:再次妊娠时发生葡萄胎的风险较普通人群高,这类女性在计划妊娠前应咨询医生,进行遗传咨询等相关评估,妊娠后要更早且更密切地进行超声检查和hCG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葡萄胎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