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膈子宫由胚胎时期双侧副中肾管融合障碍致宫腔有纵行肌性纵隔,表现为部分患者有生育及月经方面问题,可通过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宫腔镜检查诊断,有生育需求者多需宫腔镜下纵膈切除术;宫腔粘连带因宫腔操作等致子宫内膜损伤粘连,表现为月经减少或闭经、生育方面问题,超声、宫腔镜可诊断,有症状者行宫腔镜下分离术,术后防粘连。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纵膈子宫
纵膈子宫是子宫发育异常的一种,由胚胎时期双侧副中肾管融合障碍所致。其子宫腔内有一纵行的肌性纵隔,将宫腔分为两部分。从发病机制看,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结构异常问题,女性胎儿在发育时,双侧副中肾管融合过程出现障碍,就会形成纵膈子宫,不同类型的纵膈子宫(完全纵膈子宫和不完全纵膈子宫)差异在于纵隔延伸的程度不同。
宫腔粘连带
宫腔粘连带是由于宫腔操作(如人工流产、刮宫等)、子宫内膜感染等原因导致子宫内膜损伤,使宫腔前后壁部分或全部粘连。例如,人工流产手术中,过度搔刮宫腔会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导致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粘连带,这是后天性的宫腔病变,与子宫的先天发育无关,而是由宫腔内的损伤和修复异常过程引起。
二、临床表现
纵膈子宫
生育方面:部分纵膈子宫患者可能有反复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等情况。这是因为纵膈占据了宫腔空间,影响了胚胎的着床和发育环境。例如,研究发现纵膈子宫患者妊娠中期流产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子宫女性。对于女性不同年龄阶段,育龄期女性如果存在纵膈子宫,生育相关问题会更突出;而青春期女性可能因子宫发育异常尚未有生育需求,但从长期来看也存在潜在的生育风险。
月经方面:不完全纵膈子宫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的情况,因为纵膈影响了子宫的正常收缩和内膜面积等。而完全纵膈子宫患者月经情况可能相对复杂,部分人可能没有明显月经改变,但也有部分人会有月经经期延长等表现。
宫腔粘连带
月经方面:宫腔粘连带最常见的表现是月经量减少,严重时可出现闭经。这是因为粘连带使宫腔部分或完全闭塞,影响了子宫内膜的正常脱落。对于不同年龄女性,育龄期女性出现宫腔粘连带可能会因月经量减少影响受孕,而绝经后女性一般不会有月经相关表现,但如果是因宫腔操作后出现,可能会有特殊的病史关联。
生育方面:宫腔粘连带患者容易发生不孕、反复流产等情况。由于宫腔粘连改变了宫腔内环境,不利于胚胎着床和发育。比如,有宫腔粘连带的女性即使怀孕,也可能因为宫腔空间受限等原因导致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
三、诊断方法
纵膈子宫
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初步观察子宫的形态,看到宫腔内是否有纵隔回声。超声检查对于不同年龄女性都适用,青春期女性也可以通过经腹部超声或经阴道超声进行检查,经阴道超声相对分辨率更高。
子宫输卵管造影:通过向宫腔内注入造影剂,观察子宫腔形态及输卵管情况,能清晰显示纵膈的形态和范围,有助于明确诊断纵膈子宫。
宫腔镜检查:是诊断纵膈子宫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宫腔内纵膈的情况,明确纵膈是完全还是不完全,同时还能评估宫腔内其他情况。
宫腔粘连带
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可发现宫腔内是否有粘连带的回声,表现为宫腔内的强回声带,但超声诊断有时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尤其是对于轻度粘连可能诊断不够准确。
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宫腔粘连带的最准确方法,能够直接看到粘连带的部位、范围、程度等,还可以同时进行分离等治疗操作。
四、治疗方式
纵膈子宫
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一般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宫腔镜下纵膈切除术。通过手术将纵膈切除,恢复正常的宫腔形态,以改善生育结局。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操作基本类似,但对于青春期女性,需要考虑手术对子宫发育和未来生育的长期影响,尽量在保护子宫功能的前提下进行手术。
宫腔粘连带
对于有症状的患者:主要治疗方法是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带分离术。术后为了防止再次粘连,可能会放置宫内节育器或使用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对于不同年龄女性,术后的管理有所不同,育龄期女性需要关注术后受孕情况,绝经后女性则主要关注宫腔粘连是否复发以及相关的不适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