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心肌缺血是孕晚期心肌血液灌注不足致供氧需氧失衡的病理状态,由血容量变化、激素水平改变、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等原因引起,有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可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需休息、吸氧、监测生命体征等处理,孕妇要注意心理、饮食、活动和定期产检等。
一、孕晚期心肌缺血的定义
孕晚期心肌缺血是指在妊娠晚期,孕妇的心肌血液灌注不足,导致心肌供氧与需氧失衡的一种病理状态。孕期身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等,可能引发心肌缺血情况。
二、孕晚期心肌缺血的可能原因
1.血容量变化:孕晚期血容量显著增加,心脏需要泵出更多血液以满足孕妇自身及胎儿需求,心脏负担加重,可能影响心肌供血。研究表明,正常孕妇孕晚期血容量较非孕期可增加30%-45%,心脏需适应这种变化来维持血液循环。
2.激素水平改变: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大幅变化,如雌激素、孕激素等水平升高,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导致血管张力改变等,进而影响心肌供血。例如,雌激素可能会对血管产生一定的舒张或收缩调节作用的改变。
3.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孕晚期子宫增大,向上压迫心脏,使心脏位置发生改变,心脏负荷增加,可能导致心肌缺血。超声心动图研究显示,孕晚期孕妇心脏可能出现心腔轻度扩大等结构改变以及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一些适应性变化,但若超出代偿范围则易引发心肌缺血。
三、孕晚期心肌缺血的表现
1.症状方面
胸痛:多为心前区或胸骨后闷痛、压榨性疼痛,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左臂等部位,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因人而异。部分孕妇可能仅感觉胸部不适。
心悸:自觉心跳加快、心慌,孕妇能明显感觉到心脏跳动异常。
气短:活动后或安静时出现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加快,这是因为心肌缺血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功能下降,肺循环可能受到影响,进而引起气短症状。
2.体征方面
可能出现心率异常,如心率增快等;听诊时可能有心音改变等情况。
四、孕晚期心肌缺血的检查方法
1.心电图检查:是常用方法,可以发现心肌缺血相关的ST-T改变等异常,帮助初步判断心肌是否存在缺血情况,但孕晚期孕妇由于身体特殊情况,心电图可能会有一些生理性变异,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2.超声心动图:能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观察心脏各腔室大小、心肌厚度、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等情况,有助于明确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因心肌缺血受到影响以及影响程度。例如可以测量射血分数等指标来评估心脏收缩功能。
五、孕晚期心肌缺血的处理措施
1.一般处理
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采取左侧卧位,这样可以减轻子宫对心脏的压迫,改善心脏供血。一般建议每天保证至少10小时的睡眠时间,白天也可适当安排短时间的休息。
吸氧:如果孕妇存在气短等心肌缺血相关的缺氧表现,可以进行吸氧治疗,通过吸氧提高血氧含量,改善心肌缺氧状况,一般可采用低流量持续吸氧。
2.监测
密切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以及胎儿的情况,如胎心监护等,及时了解孕妇和胎儿的状况变化。例如定期进行胎心监护,观察胎儿在宫内的心率变化等情况。
3.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如果心肌缺血情况较为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但该检查有一定风险,需谨慎评估利弊),以明确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病变等情况。如果存在其他合并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等,需要同时对合并症进行相应处理,以减轻对心脏的进一步负担。
六、特殊人群(孕妇)的温馨提示
1.心理方面:孕妇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因为情绪波动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可以通过听轻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
2.饮食方面:要注意合理饮食,控制盐分摄入,避免食用过咸的食物,防止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但要注意适量,避免体重增长过快增加心脏负担。
3.活动方面: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适当的舒缓活动,如散步等,但要根据自身情况掌握活动强度和时间,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4.定期产检:严格按照医生要求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密切关注心脏和胎儿的情况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