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相关有多种主要正常指标及意义,心脏超声检查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有各自正常范围及与心衰的关联;血液生化的脑钠肽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有不同年龄对应的正常范围及提示心衰的意义;心电图的心率及ST-T改变也与心衰相关,可辅助评估心衰情况。
一、心衰相关的主要正常指标及意义
(一)心脏结构相关指标
1.心脏超声检查指标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范围一般在50%-70%。LVEF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是评估心衰的重要指标。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LVEF的正常范围基本一致,但年龄增长可能会有一定生理性下降趋势,不过一般仍应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如果LVEF低于50%,提示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可能存在心衰的风险或已经发生心衰。例如,一些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若LVEF逐渐下降至低于正常范围,需要密切关注心衰的发展情况。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成年男性正常范围一般在45-55mm,女性在35-55mm。LVEDD反映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容量大小。年龄增长可能会使心脏结构发生一定变化,如老年人群可能因心肌顺应性下降等因素,LVEDD可能有一定范围的波动,但仍应在正常范围内。当LVEDD增大时,可能提示心脏扩大,这与心衰的发生发展相关,例如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左心室扩大,进而影响心脏功能。
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成年男性正常范围一般在30-40mm,女性在25-35mm。LVESD反映左心室收缩末期的容量,与心脏的收缩功能密切相关。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如肥胖、有家族心血管疾病史等,需要关注LVESD的变化,若其超过正常范围,提示心脏收缩功能可能出现问题,增加心衰发生的可能性。
(二)血液生化指标
1.脑钠肽(BNP)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BNP:正常成人血浆中BNP浓度一般小于100pg/mL。BNP是由心肌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激素,当心肌细胞受到牵拉或压力负荷增加时,会分泌BNP。年龄对BNP有一定影响,老年人群由于心脏储备功能下降等原因,基础BNP水平可能会略有升高,但一般仍应小于100pg/mL。例如,65岁以上的老年人,若BNP轻度升高至100-400pg/mL,可能提示存在心功能轻度受损,但需结合临床症状进一步评估;若BNP大于400pg/mL,则高度提示心衰可能。
NT-proBNP:正常成人血浆中NT-proBNP浓度一般小于300pg/mL(年龄小于50岁),年龄在50-75岁时小于900pg/mL,年龄大于75岁时小于1800pg/mL。NT-proBNP是BNP的前体物质,其临床意义与BNP相似,但稳定性更好。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NT-proBNP有不同的正常范围,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结构和功能会发生一定改变,从而影响NT-proBNP的水平。例如,老年女性可能由于绝经后心血管系统的一些变化,NT-proBNP的正常范围可能会相对窄一些,但总体仍遵循上述年龄相关的正常范围标准。当NT-proBNP超过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时,提示可能存在心衰或心功能受损的情况,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三)其他相关指标
1.心电图指标
心率:正常成人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钟。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心率正常范围基本一致,但儿童的心率相对较快,新生儿心率可达120-140次/分钟,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范围。心衰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率异常,如心率过快或过慢。例如,一些慢性心衰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率减慢,而急性心衰患者常伴有心率增快。心率异常可能是心衰的代偿表现或失代偿的表现之一,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评估心衰情况。
心电图ST-T改变:正常心电图ST段应在等电位线,T波方向与主波方向一致。在心衰患者中,可能会出现ST-T改变,如ST段压低、T波倒置等,这与心肌缺血、心肌重构等因素有关。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人群,如长期吸烟、高血压患者,若出现心电图ST-T改变,需要警惕心衰的可能,进一步检查评估心脏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