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晚期会出现多种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可表现为端坐呼吸、活动或静息时加重甚至急性肺水肿等,与平卧位回心血量增加、心肺功能储备、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等有关)、水肿(全身性,双下肢常见,可向上蔓延至全身,与体循环淤血等有关,还与长期卧床、女性特殊时期、肾功能不全病史等有关)、乏力疲倦(因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致全身灌注不足、能量代谢障碍,与年龄、长期慢性疾病史、女性激素等有关)、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可加重心衰,与基础心脏疾病、老年心脏传导系统退变、女性激素波动等有关)、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因胃肠道淤血,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基础、老年胃肠功能弱、女性激素影响等有关)、意识障碍(脑供血不足致嗜睡、烦躁不安或昏迷等,与年龄、脑血管基础疾病、女性整体状况等有关)。
一、呼吸困难
心衰病人晚期时呼吸困难往往较为严重,可表现为端坐呼吸,患者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缓解呼吸困难,这是因为平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加,会加重肺淤血,而端坐位可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部淤血程度。在活动时呼吸困难会明显加重,甚至在静息状态下也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肺水肿,表现为突发的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频繁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等,这是由于肺毛细血管压急剧升高,液体渗出到肺泡导致。年龄较大的心衰患者可能因为心肺功能储备进一步下降,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且症状可能更严重;有吸烟史的患者,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加重心衰导致的呼吸困难;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的心衰患者,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更容易发展到晚期出现严重呼吸困难。
二、水肿
晚期心衰患者常出现全身性水肿,以双下肢水肿最为常见,可逐渐向上蔓延至全身,严重时可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水肿是由于心衰导致体循环淤血,静脉回流受阻,使液体漏出到组织间隙。右心衰竭时体循环淤血,首先出现的是低垂部位的水肿,长期卧床的老年心衰患者可能会出现骶尾部等部位的水肿;女性心衰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影响水肿的程度;有肾功能不全病史的心衰患者,肾脏对水钠的排泄功能进一步受损,会加重水肿情况。
三、乏力、疲倦
晚期心衰患者普遍存在乏力、疲倦的症状,这是因为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导致机体能量代谢障碍。患者会感觉极度虚弱,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即使进行轻微的活动如穿衣、洗漱等也会感到力不从心。年龄较大的患者本身身体机能衰退,加上心衰的影响,乏力疲倦感会更明显;有长期慢性疾病史的心衰患者,身体长期处于消耗状态,更容易出现乏力疲倦;女性心衰患者在激素等因素影响下,可能在乏力疲倦等症状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四、心律失常
晚期心衰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可进一步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使心衰症状加重。例如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心输出量可减少25%以上,导致患者心悸、头晕等不适症状加重。有基础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的心衰患者,本身心肌病变基础上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老年心衰患者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变,也是导致心律失常的一个因素;女性心衰患者在激素水平波动等情况下,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可能会有一定变化。
五、消化道症状
晚期心衰患者常出现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这是由于胃肠道淤血,影响了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长期的消化道症状会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虚弱状态。有胃十二指肠疾病基础的心衰患者,胃肠道淤血时更容易出现较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老年心衰患者胃肠功能本身相对较弱,加上心衰导致的淤血,消化道症状可能更明显;女性心衰患者在激素对胃肠道功能有一定影响的情况下,消化道症状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
六、意识障碍
严重的心衰晚期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这是因为脑供血不足。当心脏泵血功能极度低下时,脑部血液灌注严重不足,患者可出现嗜睡、烦躁不安甚至昏迷等意识改变。年龄较大的患者脑功能储备较差,更容易出现意识障碍;有脑血管基础疾病的心衰患者,脑供血不足时意识障碍发生的风险更高;女性心衰患者在整体身体状况等因素影响下,意识障碍出现时可能需要更密切的观察和特殊的护理。



